高端医疗险的优点有很多,这里简述总结一下:
■ 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医疗资源
■ 优先的诊疗服务,不用排长队,不怕“一床难求”
■ 更好的医疗环境、更高的私密性
■ 每年高达千万的保障额度
■ 医疗网络内直付结算,不占用现金流
■ 海内外二次诊疗意见、全球紧急救援等高端增值服务
今天我们来聊聊,怎么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高端医疗险。
高端医疗险的价格虽然和一个名牌包差不多,但买高端医疗险可比买包复杂得多。一方面,医疗险是出险率最高的险种,对服务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医疗险是信息最不对称的险种,很多重要信息都是你在产品介绍和条款上找不到的。
不同的高端医疗险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么,挑选高端医疗险,应该从何入手?具体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1、先挑公司还是产品?
我们选重疾险时,产品比公司重要;但医疗险不同,你选择什么样的公司,直接关系到你的服务体验好不好,保障能不能持续稳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河南郑州的高端医疗险客户,患低分化胃癌,恶性程度较高,郑州医院的治疗方案是做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胃体。客户电话医疗险公司,申请手术预授权。
这家医疗险公司了解客户的病情之后,给出的回复是:这个预授权他们肯定会批,但是不建议客户这么做,因为他们过往理赔案例中累积的大量医疗数据证明,这种情况在北京东肿或协和医院做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不用切除胃体,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8%,会是更优的治疗选择。
如果这位客户遇到的是一家做高端医疗险年资尚浅的公司,服务经验少,没有足够的积累,是给不出这样的专业意见的。
最近几年,高端医疗险市场越来越热闹了,不少保险公司都开始涉猎其中,但我建议大家选择那些把高端医疗险作为主营或战略业务、且全球运营的公司。
1)专注于做高端医疗险的公司,在过去数十年的客户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全球医疗信息的掌握、对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都是远胜于其他公司的。
2)他们的直付医疗网络更强大,更成熟。直付功能是高端医疗险的一大卖点,但直付功能实不实用,关键还要看公司直付医疗网络的大小。
3)高端医疗险作为一项长期健康投资,稳定性特别重要。
英国一位老太太,投保高端医疗险的第3年得了癌症,后面10年一直在不间断地治疗,治疗费用超过了百万英镑,全是她的高端医疗险买单的。直到去世前,她的高端医疗险还在正常续保,且从没有对她做单独的调整或限制。她去世后,这家公司总部还发了一份讣告。
有的人寿公司出于经营战略或政策扶持,倾斜资源去做高端医疗险,本质上是为寿险积累优质客户,如果以后政策扶持没了或经营战略有变,别说我们买的产品能否稳定续保了,就是高端医疗险这一个分支业务,可能说边缘化就边缘化,说砍就砍了。
而那些专做高端医疗险的公司,除非公司关门,否则不可能不做了。
这就好比,宝马的自行车,随时可能停产,但捷安特的自行车业务,是捷安特的命。
关于稳定性,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建议优先选择那些执行全球统一续保政策的公司。
去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短期医疗险条款里明确告诉客户“不保证续保”。

受此规定影响,国内的所有高端医疗险也同步更新,在合同里加入了“不保证续保”条款。这么一来,一些优秀的产品就被埋没了。
事实上,有几家公司是执行全球统一续保政策的,他们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中国香港)保证续保,在内地实际上也是保证续保的。
2、要不要保障门诊?
筛选好公司范围之后,还是不着急选产品,咱先梳理一下自己的需求。
是选择只保障住院,还是住院+一般门诊全面保障?带不带一般门诊保障,对保费的影响是最大的。
比如,40岁的人投保安盛天平卓越环球国际精英计划,选择仅住院责任,设一个免赔额1.5万,保费1万不到;若附加门诊(门诊无免赔额),保费约29000元,贵了两倍不止。
当然,有无一般门诊保障,体验是大不一样的。
如果你是时间极其宝贵的精英人士,或为门诊需求较高的孩子投保,又或者想全面提升自己的就医体验,可以考虑含一般门诊责任的产品或方案;
如果只是想为自己和家人锁定海内外最好的医疗资源,应对大病治疗,可以仅选择住院责任。住院责任的话,是能覆盖三类特殊门诊的——癌症治疗门诊、肾透析门诊、住院前后若干天的门诊治疗。
3、要不要包含美国?
高端医疗险的保障范围通常包括:大中华(大陆以及港澳台)、国际(全球除美,或全球除美加)、全球。
在能力范围之内,我建议大家选择国际或者全球保障。毕竟,目前国外的医疗技术、新药的开发上市,都是领先于国内的。
问题是,要不要包含美国?
美国的医疗成本是全球最高的,所以包含美国和不包含美国的保障方案,价格差别较大。
还是以安盛天平卓越环球为例,40岁的人投保国际精英计划(全球除美)和全球精英计划,仅住院计划,同样设免赔额1.5万,含美国保障的话,保费多5000左右。
但是看病一定要去美国吗?也不一定,欧洲、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也都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是否包含美国,可以根据个人预算来定。
4、有没有生育、带孩子投保等其他需求?
接下来,还要看有没有一些更细化的需求,比如:
■ 有没有生育需求?想在国内生?还是去国外生?
并不是所有高端医疗险都有孕产保障的,如果有生育计划,可以选择一个带生育福利的产品或保障方案,覆盖产检、分娩费用和妊娠并发症治疗费。
■ 需不需要带孩子一起投保?要不要覆盖孩子的疫苗费用?大人小孩的保障是否一致?
7岁以下的孩子,只有极少数产品可以单独投保,一般要随父母一起投保。且绝大多数产品都要求大人和孩子选择相同责任,比如大人选择只保障住院,孩子必须也一样。不过也有个别产品,可以选择大人住院、孩子住院+一般门诊的保障方案。
■ 身体健康状况怎么样?有没有既往症?
不同公司对于既往症的宽松度略微有些差异,有的除外,有的可以加费承保或限额承保。
高端医疗险,可以说是所有保险中最复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以两款产品为例:一款叫安盛天平卓越环球个人医疗险,另一款叫安盛天平盛世臻选医疗保险。
它们的承保公司都是安盛天平,但卓越环球是由安盛全球健康险团队设计的,医疗网络服务商为MSH;而盛世臻选则是安盛天平原来做车险的团队设计的,用的医疗网络服务商是风石。
光看产品名称和条款,这些差异都是看不到的。我们常说医疗险,尤其高端医疗险是信息最不对称的险种,就是这个意思。
而对高端医疗险品质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承保的保险公司,也不是保障方案的设计团队,而是医疗网络服务商,又称TPA(Third Party Administrator的缩写)。
如果你买了一款高端医疗险,为你服务的,通常就是TPA。因此,TPA的医疗网络大小、健康服务经验和医疗资源调度能力,直接决定了你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体验。
国内高端医疗险市场上起步最早、积累最久的TPA,基本都是“舶来品”,比如MSH、Medilink中间带。
成立于1974年的MSH INTERNATIONAL,医疗网络覆盖全球150个国家超120万家医院及诊所。2001年,中国分公司MSH万欣和在上海成立,经过20年,已经在国内70多个一二线城市搭建直付医疗网络,网络内医疗机构目前有2000家左右。
除了为其他公司的健康险提供TPA服务,MSH自己也设计高端医疗险产品,负责销售和理赔,但因为它本身并不是保险公司,它的产品需要通过保险公司来承保出单。
比如MSH的经典个人全球医疗险,承保的是大地财险;而它家新推出的少儿高端医疗险欣生代,保险公司是永安财险。不过真正为这些产品提供服务的还是MSH。
和MSH同属头部TPA阵营的中间带,起源于马来西亚,2005年进入中国,直付医疗网络已连接超226个国际地区,目前在大陆有超过2600家直付机构,也是很多保险公司的合作选择。
2012年以后,中国本土也诞生了一批TPA公司,比如易雍、商保通、优加健康,还有前面提到的风石,相对来说都还比较“年轻”,服务还是有待考验的,例如客服没有英文服务,周末和下班后可能没有客服接线。
当然,也有一些高端医疗险品牌是自建医疗网络自己服务,不使用TPA的,比如Bupa。
人称“高端医疗险中爱马仕”的Bupa,已有70多年历史,拥有全球最大的直付医疗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有约150万家直付医疗合作机构。
如此庞大的医疗网络背后,除了直接跟医疗机构签约,Bupa还在世界各地自建、收购了大量医疗机构,比如2013年,Bupa收购了香港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卓健医疗,一下子就搞定了几百家直付机构。此外,Bupa还通过入股,与美国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险服务机构蓝十字蓝盾协会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
除此以外,招商信诺和平安健康也都有自建的医疗网络。友邦原来用的是中间带的服务,现在也开始自建网络了。
这几年才涉足高端医疗险的复星联合目前则是TPA+自建并行,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医疗网络。
自建医疗网络无疑是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成本的,好处是服务水平不必受限于TPA,可以把服务抓在自己手里。不过医疗网络的搭建和健康服务经验的积累,都需要时间,他们的服务怎么样,还有待长期验证。
不管怎么样,当我们在挑选高端医疗险时,都不能忽略了产品背后的医疗网络和服务提供者。
买了200万理赔额度的保险,仅获赔500多元,究竟是谁的锅?
前几天,一条“保险理赔额度200万只赔付50多元”的新闻上了热搜。
2021年2月,广州市民陈先生的表妹确诊乳腺癌,3月经手术切除了其中一个病变的乳房,并植入了一个“人工乳房”,总费用5万多元,经医保报销后,自费17000多元。
这位表妹从2019年开始购买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百万医疗险,每年有200万保障额度,1万元免赔额。
术后她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她预计扣除1万的免赔后,可以赔付7000元。结果,却被告知只能赔付50多元。之后保险公司表示第一次算错了,可也只能赔付500多元。当事人对此难以接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解释下这里的“200万理赔额度”。医疗险属于实报实销的补偿型保险,并不是一旦发生理赔就赔200万,能赔多少钱,要看实际看病花了多少。
那为什么被保人自费花了17000多元,却只赔500多元呢?
保险公司给出的说法是,被保人做的人工乳房再造术、特需超声检查都不在这款产品的保障范围内,这些费用不能理赔。
这种说法有没有根据呢?我们来看这款产品的条款,能不能赔,条款说了算。
在这款产品条款的“责任免除”部分,确实有这么一条——
除心脏瓣膜、人工晶体、人工关节之外的其他人工器官材料费、安装和置换等费用、各种康复治疗器械、假体、义肢、自用的按摩保健和治疗用品、所有非处方医疗器械。

而人工乳房显然属于“除心脏瓣膜、人工晶体、人工关节之外的其他人工器官”,因此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责任。
除了人工乳房再造术,保险公司拒赔的还有特需超声检查。在一二线城市公立三甲医院做过超声检查的人,可能都有经验,普通部的超声检查有时候要等上一两个星期。但如果挂的是特需超声的号,一般当天就能做上检查。
相较于普通部,特需部不仅做检查不用久等,知名专家的手术也能较快排上,但收费要比普通部高出不少。
对于特需部的检查、治疗费用,绝大多数百万医疗险都是不覆盖的,这款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也不例外,条款中明确规定,就诊的医院范围是:大陆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的普通部(不包含其中的特需医疗),也就是说,在医院特需部进行的超声检查不能报销。

从条款上来看,保险公司拒赔人工乳房再造术和特需超声检查这两项,并没有问题。不过对被保人来说,也确实难以接受,买了几年的保险,真正用上的时候,获赔的钱还不如这几年交的保费多。
包括平安e生保在内的百万医疗险,是很多家庭的第一份保险,也让很多人开始认识到保险的价值,不可否认它们的意义,但由于产品本身的局限性,它们能提供的保障和服务也是很有限的。
如果你希望获得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和更优质的医疗体验,建议配置中高端医疗险。
中高端医疗险可以覆盖公立医院的特需部、国际部,植入器材的报销制度比普通医疗险好很多。我以一款中端医疗险为例:安盛天平智选住院计划。
如果陈先生的表妹买的是这款产品,她能赔到多少钱呢?医保报销后自费的17000多元,基本可以全部理赔。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依合同条款来的。
1)这款产品覆盖的医院范围包括大陆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普通部、特需部、国际部和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
年度保障额度150万,在公立医院普通部、特需部和国际部住院期间的治疗费、检查检验费、病房费等各项费用,以及癌症治疗门诊费用,都全额赔付。
所以,陈先生表妹做的特需超声检查是可以赔付的。就算她的整个治疗过程都是在特需部甚至更贵的国际部,也都可以得到理赔。
2)这款产品的条款中明确规定,保障责任中的一条是:被保险人在医疗上必要的,由主诊专科医师推荐的,由手术植入的、非美容目的的晶体、支架(不包括牙套)、起搏器、假肢或类似整形外科器具和植入物的费用。

案例中这位女士在乳腺癌术后植入的人工乳房,是完全符合这个条款的,因此是可以获得理赔的。
3)这款产品可以选择无免赔额或者1.5万免赔额两种方案,如果选择的是1.5万免赔额,可以用医保报销的金额抵扣免赔额。什么意思呢?
以案例中这位女士为例,她治病一共花费了5万多元,其中医保报销了2万多元,已经完全抵扣医疗险的1.5万免赔额,因此,自费的17000多元理赔时不用再减去免赔额,可以全部赔付。

除了这些,安盛天平智选住院计划的优势还包括:
1)直付结算
特需部和国际部可以直付结算,看病不用先付钱再走报销流程,而是保险公司直接和医院结算,方便省时,还不占用自己的现金流。
2)报销外购药
前段时间,一起关于外购药的医疗案例曾引起很多人的关注,50多岁的张爱林因肺移植手术和术后感染两次住院,期间自费购药花了52万余元,随后家属发现,这些药居然都在医保目录之内。
近年来,医保目录内的药物,医院里却没有,这样的情况相当常见,尤其是抗癌药、创新药等价格高昂动辄几千上万的药品,要求患者院外自费购买几乎成了许多医院的惯例。
而绝大多数的百万医疗险和中端医疗险对于外购药,都是不报销的。比如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责任免除”部分的第13条就是:

安盛天平智选住院计划是目前极少数可以报销外购药的中端医疗险,这是很难得的。只要医生开具处方明确药品明细且符合CFDA批准药品,说明外购药的原因,并由药房开具发票即可。
当然,以后保险公司会不会调整外购药政策,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特别看重外购药的朋友,可以配置高端医疗险,因为在就诊医院之外购买的药品也在高端医疗险的保障范围内。
很多人提到高端医疗险,第一反应就是价格太贵买不起,事实上,高端医疗险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30岁的男性,如果选择就医地域为全球除美国,设置1.5万的免赔额,每年有1000万+保障额度,每年保费五六千就可以。
每一款医疗险的背后都有着对应的医疗资源,在能力范围内,我们不妨选择更优质的产品,为自己和家人锁定更好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