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短缺如何让华为深陷困境?
大家都知道华为的困境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导致华为的芯片供片出了问题。虽然在芯片设计上华为海思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却没有企业能将海思设计的芯片制造出来。任正非曾说过海思能设计出芯片,但国内却制造不出来,因为基础工业太弱了。在芯片制造上台积电明哲保身响应美国禁令停止生产海思芯片,此举再次给华为补了致命一刀。核心部件“芯片”无人能造受制于人,这是面临缺芯的最大困境。
中国农业“芯片”差距巨大。
如果说科技芯片是汽车、手机等科技智能设备的核心,那么种子就是一个国家农业等立国之本的“芯片”。
种子作为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种植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粮食安全。2000年《种子法》实施以来,随着孟山都公司等世界种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国内种业市场竞争激烈,虽然中国种业迅速发展,但占国际市场的比重相对较低,与世界种子巨头差距明显。
孟山都是何许人也?
你可能不知道孟山都,但你一定知道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面对越南浓密的丛林,不胜其扰,便实行了举世闻名“牧场行动计划”使用的一种落叶型除草剂——橘剂。
美国大兵开着飞机,将大量孟山都生产的橘剂倾洒在越南的丛林中,使得大量林木瞬间枯黄,一片衰败,几乎寸草不生。由于橘剂中含有“世纪之毒”二恶英,其危害极广。只需要将100克二恶英,放到城市的供水系统中,就足以使100万人中毒身亡。而美国在越战期间,累计投放了2.1万加仑的橘剂,覆盖了越南14%的国土,400万人深受其害。
这只是臭名昭着孟山都的“杰作”之一,另一个升级版超级除草剂产品:草甘膦。
这是一种非常强力的除草剂,洒在农田里,连庄稼都能一起除掉。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科研企业都会拼命研发出能够对庄家无害的除草剂,但孟山都却思路清奇。它不想着改变除草剂,却想要改变农作物,研究超级超级农作物:转基因。
很快,孟山都便研究出了第一款抗农药的转基因产品:草甘膦大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改变植物细胞基因,实现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
阿根廷大豆市场如何沦陷?仅用5年时间,孟山都如何让转基因大豆占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比重就超过75%?
- 第一步:大举并购,为进军阿根廷种子市场奠定技术基础
20 世纪80年代中期。孟山都与掌握着当时阿根廷优质大豆品神的Upiohn旗下的Asgrow Interational 达成协议。Asgrow 同意在拥有抗农达转基因技术免费试用权的情况下,把抗草甘膦基因导人其Asgrow International 大豆品系,第一款抗农药的转基因产品—草甘膦大豆诞生了。
- 第二步:利用农达除草制在阿根廷打下基础
20 世纪80年代,阿根廷最富饶的农业区潘帕斯草原土壤损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导致收益率下跌至少1/3。 为解决这个问题。阿根廷开始研究农业免耕制度。当时已经风靡全球的孟山都农达除草剂,是一款广谱除草剂,能杀除大多数杂草,极大地减少农户的除草次数和农药投入成本,而且还具备低毒和易降解等优点,所以顺利地进入了阿根廷市场。
农达除草剂主要成分草甘膦的大幅降价进一步促进了农达除章剂在阿根廷的扩张,让农户产生依赖。为转基因大豆种子进人阿根延市场打下基础。并成为获取阿根廷种子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
- 第三步:联合农场主和官员,施压政府寻求政策配合
20世纪90年代中期,阿根廷由于石油危机而背下巨额债务。政府急需寻求还债渠道,阿根廷政府通过对大豆及其产品收取高额关税(大豆出口关税35%,豆粕和豆油出口关税32%)获取可观收人。债务重重的阿根廷政府有意在国内推广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以期获得更高的大豆产量和关税收入。
另外,转基因大豆进入阿根廷对农场主是有利的,他们迫切希望参与到有更大利益可图的转基因大豆生产中。农场主是阿根廷外汇的主要创造者。对政府决策有较大的影响力,共同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在政策上予以配合。
- 第四步:收取专利使用权,借力其他种子企业渗透市场
孟山都借助Nidena进人阿根廷。Nidera 早在1929年就已进入阿根廷,从事植物油国际贸易,先后在阿根廷建立粮仓和加工厂,在阿根廷极具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末。Nidera 在收购Asgrow International 后拥有了孟山都抗农达转基因技术的免费使用权。
向其他种子公司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孟山都并非自己销售产品给生产者,而是通过向其他种子公司颁发许可证来销售产品。并从中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所以在2001年,阿根廷有7家公司提供超过50个不同抗草甘胸转基因品种,孟山都通过收取特许权使用费而在大豆种子市场中极具竞争力。
- 第五步:纵容黑市交易,促使抗农达转基因大豆种子在南美遍地开花
阿根廷国家法律允许农户自留种黑市交易频繁,占阿根廷种子销售量的35%,并且许多商贩通过“白袋”政策把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种子运至巴西销售,孟山都对此采取纵容态度。并索性买通巴西官员将转基因种子从阿根廷偷运到巴西,使得转基因大豆在巴西大面积种植。巴西政府面对此现实,最终于2005年批准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
- 第六步:利用产权保护,倒逼阿根廷政府,有效获得长期收益
孟山都施压阿根廷政府,通过修改法律获得专利费用。为了推动与阿根廷政府间的赔偿和技术费用谈判,停止在阿根廷进行转基因大豆种子的销售和相关研究。但谈判因受到阿根廷国内农民团体极力反对而陷入僵局。
于是孟山都转移战场。开始在知识产权保护比较完善的丹麦、西班牙。英国和荷兰等国家提起诉讼。声称在所谓的“黑市”中销售的85%以上的大豆都是农民非法再次种植的,并对阿根廷政府施压。宣布如果阿根廷拒绝承认“技术许可费”。其将在进口大豆的诸如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强制收取专利费。
之后,孟山都与阿根廷政府达成协议成立“技术补偿基金”。2006 年前孟山都和阿根延政府谈判说服对方修改了相关法律,允许孟山都的基因申请专利。2011年,在南美市场推出抗虫抗除草利两种性状叠加的转基因大豆产品时,孟山都事先制定了一份与农民签署的私人协议。要求他们保证不使用非法种子,即使自己留种也必须缴纳专利费。
孟山都仅用5年时间,就基本更新了阿根廷传统大豆种植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是拥有核心技术并收购当地龙头企业打人市场。其次。在清晰掌握各方需求的基础上。联合地方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力争取政策绿灯。第三。在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的不利条件下,利用政府种子监管漏洞和农户逐利行为,让转基因大豆种子快速占领市场,大幅扩大除草剂销售额,把转基因大豆种子扩散至巴西等地曲线布局南美市场。第四,占领市场后通过多方交涉、施压倒逼阿根廷政府修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获取长期利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国内市场上我们的农产品、种子是不是也遭到过类似的“暗算”,掌握农业“芯片”的核心科技,就是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堤坝,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所在。
你怎么看种子“芯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