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元贬值会否影响其货币地位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专家分析认为,被公认为美元以外最安全的货币、“安全资产”的日元正在逐渐失去其重要地位。

日元被确立为安全资产的原因是人们相信日本经济能保持强劲。然而,最近有分析表明,这种信念可能会被打破。日本经济正处于危机之中。

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日本是负债最多的国家,通常所说的“负债率”很高。每当出现关于日本经济的危机理论时,“负债率”这个词一定紧随其后。截至2021年10月,日本的负债率为257%,居世界首位。而同时期的英国、法国和美国为 109-133%,德国和中国为 70%。

其实,有这么多债务主要是源于日本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您是否在新闻里听到过日本的无息贷款?当一个国家释放资金时,这意味着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重振停滞不前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政府举债(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直接投资各个领域,分配补贴,促进消费。

日本的负债率之所以高,就是因为长期实行了这个政策。1980年代后期,因投资狂潮而形成的日本“经济泡沫”在1990年代初破灭,当时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便开始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人口下降和超级老龄化等社会结构,使得日本政府又不得不增加福利预算,但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税收收入减少了,使得债务无法减少。

即使作为一个负债累累的国家,日本经济强劲的印象也一直未曾减少。日本政府虽然有很多债务,但大部分债务是欠日本机构的,而不是其他国家。也就是说,日本政府的债务大部分都是从日本民众那里借来的,政府只需要用日元偿还。在最坏的情况下,日本央行开启印钞模式也并非不可能。这与欠其他国家巨额债务有着巨大不同。

当日元贬值时,美元相对于美元升值。例如,“1 美元 = 100 日元”的汇率变为“1 美元 = 120 日元”。这样,当日本商品出口到国外并获得美元付款时,日本生产商将赚更多的钱。即使收到相同的 100 美元,也将获得 12,000 日元而不是 10,000 日元。

所以,日本出口企业过去在日元贬值时产生了巨额贸易顺差,随着企业价值的上升,对股市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后不久,日元将停止贬值并保持在适当水平。

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诱使日元贬值的政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安倍晋三政府在 2013 年发起的“安倍经济学”政策。安倍经济学将基准利率降低至“0%”并降低了日元的价值。

当央行下调基准利率时,市场上的存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这样,贷款投资的人数增加,存款的人数减少,产生了“货币宽松效应”。这种低利率政策被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像上面描述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样释放货币,日本一直在多方面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还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海外资产庞大,足以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30年。截至2020年,日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海外持有的净资产(资产-负债)达356.97万亿日元(约合18.11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日本人购买了很多外国公司、房地产、股票、债券等。这就是所谓的“国外净资产”,因为这个数额很大,所以这些资产产生的稳定收益也很大。

日本的外部净资产大的原因是投资者在1980年代后期的“经济泡沫”期间积极购买海外资产,当时投资狂潮爆发。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泡沫破灭后,它也保持了 30 年第一的位置。

在日本企业出口停滞的情况下,庞大的海外资产起到了支撑作用。上述“日元贬值→企业出口增加”的流动一直持续到 2000 年代初,随后开始放缓。此后,海外资产收入填补了这一空白。即使日本企业不能从出口中获得利润,也能从各种资产中获得收益,最终算下来在海外收益要高于比日本本土获利。

根据看到的数据,日本经济似乎依然强劲。货币日元似乎仍被视为安全资产。不过,日元危机论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从根本上说,安全资产的价格往往会上涨,因为在国际动荡或危机时期会有更多人寻求它们避险。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安全资产”。日元曾经在国际危机时期升值。事实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日元的价值大约是“1美元=110日元”,在大约4个月的时间里飙升至“1美元=80日元”的水平。

但最近俄乌冲突引发的世界金融混乱却有所不同。冲突爆发后,日元成为 25 种主要货币中仅次于俄罗斯卢布的第二大跌幅货币。事实上,日元已经失去了避险的最大价值, “日元的避险地位正在动摇”的说法开始出现。

近期,美国宣布“停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上调基准利率。在美国新冠大流行时期,为了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采取降低基准利率政策以释放货币,这也导致通胀上升的副作用。然而,日本的基准利率仍为-0.1%,政策是维持“零利率”水平。

除日本外,其他主要国家都在效仿美国加息。如果主要国家之间的基准利率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日元的价值势必会进一步下跌。在日本,日元不断贬值,但在美国,如果停止让美元贬值,那么日元一定会进一步贬值。

还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公司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利用“低日元”使出口大幅增长。“日元贬值→扩大贸易顺差”的旧公式不再适用。日本企业顺应全球化趋势,将许多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这样,由于产品可以在当地制造和销售,因此减少了从日本出口的数量。这样就很难看到像过去那样的汇率效应。

而在国外赚到的钱通常要再投资到当地市场,因此“出口增加→日本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的国内经济振兴效果也减弱了。

2021年1月,日本传出创下历史第二大经常账户赤字(11,887 亿日元)的消息。自2021年12月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赤子状态。“经常账户余额”是衡量前面提到的“出口的钱和赚到的钱”的指标。如果更多的钱流向国外,就会出现赤字,如果赚到更多的钱,就会出现盈余。日本此前已经连续42年保持顺差。

然而,有分析认为,今年赤字的可能性将有所增加。近期战乱导致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从国外进口能源的日本将别无选择,只能将更多资金留在国外。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日元疲软带来的出口增加效应正在减弱,因此对经常账户赤字的担忧也正在增加。

正如上面讨论的观点相互矛盾一样,即使在日本国内,专家们对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也有不同看法。

日本央行在 1 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分析称,“日元贬值 10% 将使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加 1 个百分点”。虽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分析认为日元疲软对日本经济仍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预测日元贬值将推高进口价格,对贸易逆差持续产生负面影响。日本最大的经济报纸《日本产经新闻》分析称,如果日元继续贬值而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增加。

根据日本产经新闻的分析,当国际油价为105美元,日元兑美元为110日元时,日本今年的贸易逆差预计为22.7万亿日元。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日元兑美元跌至130日元,贸易逆差预计将上升至25.4万亿日元。分析表明,当日元贬值时,进口原材料的成本大于企业从出口中获得的利润。
那么对于日元的贬值,您认为对会对日本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呢?人民币是否会从中受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