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台积电是世界第一半导体芯片代工厂,亚洲市值第一。它是一家与韩国三星电子形成竞争的半导体公司。台积电作为支撑台湾省经济安全的支柱,一直是台湾省人民的骄傲。 被称为台湾半导体业教父的前董事长张忠谋,其扮演的角色对台积电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今年2月接受经济杂志《财讯》的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韩国能够快速增长而日本半导体却没落?张忠谋说出了他的看法。
众所周知,日本和美国是 1980 年代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两匹马,但此后它们的力量迅速下降。虽然目前,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恢复培育半导体,并向其中投入了 1.4 万亿日元,但韩日两国的半导体芯片制造仍差距明显。张忠谋认为造成两国反差的主要原因并非1985年的广场协议。东芝和NEC是当时日本半导体行业龙头企业,他们当时甚至可以压倒英特尔并迫使其退出半导体业务,但现在确已是明日黄花。
长期以来,关于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的原因一直有很多讨论。代表性的归因是,日本企业没有察觉到时代的变迁,或者说有但没有跟上全球潮流,坚持自己的固执最终加拉帕戈斯化。不过,日本国内讨论得最多的恐怕要数1985年在美国的领导下以哭着吃芥末方式签署的“广场协议”了。从此,日元兑美元汇率从原来的 1 美元 = 240 日元下降到 1987 年底的 1 美元 = 120 日元。有人认为,日本半导体产品出口竞争力受汇率影响大幅下滑,落后于美国产品,同时又面临韩国产品低价倾销。
但张忠谋认为,广场协议只是影响日本半导体崩溃的因素之一。日本半导体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在该领域的领军人物,韩国三星电子之所以成果是因为有李健熙。但日立、东芝、NEC均没有这样的人。决定韩日半导体成败的最大因素是有一位优秀的领军人物。当然,日本公司也有职业经理人负责半导体业务。但具有李健熙那样的洞察力和领导能力。张忠谋感叹,优秀的领军人物千载难逢,李健熙确实开创了这个时代。张忠谋回忆起 1989 年时与李健熙在台北共进早餐的情景时说,当时的李健熙可能不是半导体专家,但其对该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当时就已经意识到手机的潜力。李健熙当时曾誓言 “我有远见,我有勇气承担风险,做我必须做的事情”。 因此,张忠谋认为,未来20年,美日半导体将难以重拾昔日名声。
另外,张忠谋认为在中美冲突和乌克兰危机导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尽管由于半导体需求激增和供应链中断,几乎所有制造商都在扩大半导体投资,但美国和日本却很难恢复昔日的辉煌。美国和日本能否恢复以往在半导体制造业的统治地位,取决于台湾、韩国和中国的情况。
目前,台湾和韩国在半导体产业上的势头正在增强,如果中国发展起来,美国国家和日本未来20年半导体的复兴将是艰难的。他认为当前台积电唯一的威胁就是韩国,这种威胁来自于半导体高端人才。 “人”是台积电在半导体行业后来居上的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台积电仅通过30年时间的努力,就能够击败像英特尔这样的美国和日本公司。
台湾拥有比美国更多的受过良好教育、高技术能力的半导体工人,台积电还在特别努力的吸引国内外人才。一年前,张忠谋在台北的一次演讲中详细阐述了威胁台积电的主要对手。当时,他认为日本和中国大陆在技术上无法与中国台湾竞争,就是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也无法超越中国台湾,因为台积电在人才方面具有压倒优势。然而,他并没有掩饰他对韩国的谨慎。他指出,三星电子是台积电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因为两地域拥有相似的优势,而且韩国也拥有大量的半导体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