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的建设,各行各业在所属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感到欣慰的成绩。以中国的船舶业为例,船舶的技术与生产已经从过去需要外援帮助的阶段,成长到今天跻身国际市场的阶段。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国人骄傲的。而这样的实力,也吸引来世界上其他大企业的注意。其中,挪威的一家大公司就向中国船企发出了高达130亿的订单。
但最终的结果事与愿违。对于中方公司的全力配合和按时交付,挪威公司不仅没有按时付款,而且选择的做法让人倍感意外,那就是直接取消130亿的订单。要知道,130亿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损失是很大的。
中国船企中国船企落入外国巨鳄圈套,5年的辛苦非但没换来回报,反而负债20亿,导致企业走向破产的结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大企业的高价订单
据了解,在这场“订单风波”中,涉及的两家公司分别为中国的大船海工,以及挪威以约翰·弗雷德里克森为主导的Seadrill公司。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家公司的来历背景和发展情况。
大船海工即造船厂,是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成立时间为2006年。而我们都知道,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不仅在国内属于业内首屈一指,被冠以“中国海军舰艇的摇篮”之称号,在国外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凭借母公司强大的实力,大船海工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之迅猛。大船海工已经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同时开展军工、造船、海洋工程、重工、船舶拆修等五大领域业务的船舶制造企业。
而此笔订单的买方,Seadrill公司则是在世界上很有名气的老牌大企业。当然,Seadrill公司之所以出名,和它的真正大老板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有很大关系。约翰·弗雷德里克森的发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当时正是中东的伊朗和伊拉克为领土而开战的时候,世界油价也因此被殃及,最终很多国家都没能逃得过“石油危机”的再一次到来。约翰·弗雷德里克森由此看到了这一乱世中的发财机会,那就是石油运输。虽然风险很大,但在财富的利益驱动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
而这一次,约翰·弗雷德里克森赌对了,为自己日后的创业积攒了重要的资金基础。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手里的企业直接制着70多艘油轮,成为全球最大的油轮业主。
正是因为约翰·弗雷德里克森这样的身份,让他手中的Seadrill公司也成为全球最具声望的公司之一,更为其公司在无形中做了信誉背书。所以当Seadrill公司向大船海工发出百亿订单时,大船海工并没有任何疑虑地很快就与之签署了订单合约。但合约隐患也就此埋了下来。
二、高价订单实则是陷阱
在大船海工与Seadrill确立合作关系后,中方公司就马不停蹄地严格按照合约计划开工。客观来讲,Seadrill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它不仅针对所涉及的8口钻井提出了8个不同的具体制造要求,还要求中方公司要采用最新的钻井设备和技术,在交付的时候,能够达到最大深水作业400英尺、最大钻井作业30000英尺等超高标准。
同时还要在钻井平台上满足百名员工的住宿需求。而中方公司一直都认为这是来自国际大企业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只想着倾己之力,努力把订单完成好,让企业的发展因此而获得一个较大的突破,期望能因此在国际获得更有价值和重要的位置。但就在5年后大船海工完成大半工程的时候,Seadrill居然陆续取消了订单!
这一决定意味着大船海工过去在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全都被付诸东流,该拿到的百亿合同款拿不到,自己垫付的款项也因此成了20亿的负债,被拖垮到破产。而Seadrill还没完,在取消订单后还要求大船海工退还当初自己交付的10%的定金。对于这样的结果,大船海工自然无法接受,于是计划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这时才发现,其实Seadrill早就有所准备,在合同里特别写明“发生纠纷时由买方国家仲裁”。也就是说,大船海工要想寻求法律帮助,也只能依靠挪威的法律,而这样的选择无异于已经提前被裁定了官司的失败。因此,大船海工不得不选择接受这些不合理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家公司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就有些“不同寻常”。常规情况下,客户公司需要在下订单的时候就该支付总价格的30%作为定金,而Seadrill当时却只付了10%的定金。中方公司愿意接受完全是出于对对方的信任,可惜对方的做法辜负了自己的这份信任。
三、破产后的新生儿
大船海工对于破产的结局,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了重新调整,重新出发。在向法院递交破产申请后,就开始重新招募投资人。因为自身实力坚实,很快又获得了新的投资,所有债务也以担保资产变现的方式进行偿还。
紧接着,公司投入到了新的设计工作中,并完成了2座自升平台的建设,以及20亿人民币的投标,为国内第一个8500方的LNG加注船顺利下水。公司的发展正如同在江海中行驶的船舶,难免会遇到大风大浪。而能够从中迅速恢复状态,整装待发,获得全新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小结
对于大船海工的遭遇,相信大家都会感到非常可惜。在这次与挪威Seadrill失败的合作中,损失可以说是相当惨重的。从每位工作人员的心血到自己垫付大量的资金投入,都在瞬间成了白白浪费掉的牺牲品。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涉及到利益的事,都应该严格按照合约精神来履行。
即使Seadrill的老板有很高的行业地位,但这也并不等于对方值得我们100%去信任。希望成长中的大船海工能够以此为教训,珍惜企业重组的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理想的成绩。
最后想问下大家,对于大船海工的遭遇,您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