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突破经济发展困境的一定是规模性集团或者企业,遍地开花的小企业是经济繁荣的点缀。

在江苏找到新的发展行业,包括新能源、服饰、生物和医疗等行业之后,我们接下来就是需要在整个江苏梳理各行各业的发展体系,形成合理完善的行业运行体系。

在过去的40年里,因为改革开发,许多行业是从无到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和个体户应运而生,在市场发展的初期,这极大的丰富了市场产品的种类,也繁荣了市场经济。同样的,经过40年的发展,在现有产品发展中,可以说,除了粮食和能源之外,其它的产品市场都出现了库存,严重一点的,出现了积压。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很简单,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美国人29年经济危机前干的事,向河里倒牛奶;还有一种选择是降价销售。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两者肯定是一起发生的。

不管如何选择,两个选择都是非常糟糕的,选择第一种,美国人的惨痛经历正在告诫后来者;如果选择第二种,无疑结果会更加糟糕,这已经在事实上构成了企业的破产,原因很简单,每个行业从业者很多,总会有人承担不了压力,着急回笼资金出现降价销售,甚至出现亏本销售的情况。

现在,各位可以去市场上看看各种商品,大部分是积压库存,最近有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多了,那就是处理临期产品的群体,什么叫临期,就是快到保质期的产品,可能是一个月,可能是2个月,这些群体增加的原因说明了产品积压的严重。产品积压引起的降价效应,正在压缩产品的利润,要知道一件事,我国基础工业体系是完善的,但是,要知道这个生态也是非常薄弱的,有些企业只有几个点的利润,能够维持生存的就是依靠量,出大量的货,现在出货增加这个渠道已经结束了,他们也很危险。

在过去,国家和政府不愿意整理行业,因为小企业的出现是市场繁荣的现象,其次是小企业的出现,也贡献了税收和提供就业岗位。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小企业的增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负面的效益超过正面的效益,因为它们正在让整个行业的利润下降,从而导致出现行业的系统危机,原因很简单,小企业在过去可以弥补一点市场空白,但是它的价格是很低的,现在想要安全,必须降价,如果最后发展到整个行业中没有企业是盈利的,那么,行业的危机自然到来。可能有人会抱侥幸心理,或者想让问题给别人处理,但是不要忘记了,你在局中,其他人亦是,关二爷刮骨疗毒不正是眼下的处境吗?如果你还不理解的,可以去酒厂看看,一个出名的酒厂,在它的身边往往有无数个小酒厂。

从江苏来说,最近去苏北的人应该知道,苏北近些年增加了不少厂,不少是苏南转移过来的,苏南过去成功的模式吸引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把苏南的经验搬过来就可以了。这里,我不得不做一个提醒,苏南发展的时候,国内的市场是远远没有饱和的,同时,也没有什么出名的竞争对手。如果苏北单纯地照搬苏南模式,结果显而易见,因为现在还要面对产品饱和甚至积压的问题。

现在产品积压严重,怎么办?首先是降低成本,其次是控制产品数量,形成新的平衡,降低成本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控制产品供应是为了行业的稳定,自己有利润,行业相对稳定,这才是市场最理想的状态。

降低成本,一个是降低生产成本,还有一个是降低管理成本。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很多企业在做,就是将工厂搬到相对便宜的地方,有出国的,有往经济弱于本地的其它地方。管理成本,简单地说就是一人多用,在不增加工资的前提下,一个人做最大可能的工作,这样才能让企业生存下去,然后静静等待经济环境的好转。这是最稳定的办法,也是最消极的办法,这个时候,也会出现出头的企业。

重点说一下产品控制,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单纯的行政命令无法顾全所有出现的情况,所以,以市场调节为主。现在产品过剩,那么我们就需要处理产品过剩的问题,能够处理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缩减人员,让一部分人看到无利润可图自动离开,还有让一部分人合作,共同分享产品的利润,这就是接下来要做的事。

苏北相比于苏南,积弱已久,蚊子肉也想划到自己的碗里,如果继续贪大求全,那么,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无疑是会垫底。现在的苏北需要什么?强有力的政府,城市定位(主导行业和市民文化),当然,还有那众志成城。

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裁员、破产、兼并和强强联合都会出现,变局来了,新的时代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