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1630
最近,有人在微博上吐槽银行经理向他推荐的两款产品,老娘舅跑去一看,虽然第一款也很值得一吐,但那个第二款还是把老娘舅给震住了:这不就是当年2008年金融海啸里,曾在香港坑人无数的那个“上有封顶,下不保底”的货吗?

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前身叫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业界别称“I kill you later”(我晚一点杀你)。 以往只是私人银行为大户量体裁衣的投资工具,但在2007年开始被银行大力推广至其他投资者。 歌神张学友据说就是受害人之一。此外的受害者还包括中信泰富集团荣智健荣明方父女、南京巨富刘学忠李月兰夫妇、人称“澳门李嘉诚”的九龙建业柯为湘……是不折不扣的“富豪杀手”。这种期权产品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允许投资人用平价(或者8折价格)买到看涨的股票,但遇到跌破协议接货价时,投资人必须在此后一年里,每天以双倍协议接货价……在股市上涨阶段,用打折价买到心仪股票(指数)令很多人乐不可支,于是越是疯狂的牛市,越有人愿意投身其中;但是一旦牛熊逆转,千万富翁亏成“千万负翁”也只用几个月光景。因为合约限制,投资人即使亏到亏无可亏也得继续履行合同。2008年的金融海啸里,香港名流陈树渠之妻陈丽玲,患了重病在家之际收到银行职员促销电话,在临终前买下累计期权合约,其后股市大跌,银行职员在其去世后仍不断要求家人代为补仓,甚至要求在遗产中扣除,其子愤而投诉,质疑其母签订合约时神智是否清醒,并批评银行职员不应向老弱病人促销。 就是这么一款“I kill you later”的产品,如今又死灰复燃了。根据这条曝光微博,还真有不少人在那位银行经理手上买了该产品。老娘舅不知道多少人能看见这篇文章,希望大家保重。顺便说一下第一款产品,可能大家都觉得“今年前9个月上涨8.67%”的成绩算是过得去了?但重点不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