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公募基金产品人士证实,上周五陆续收到证监会窗口指导,总体是要求限制固收类产品上报数量,鼓励权益基金发展。
这样的规定可能会对公募基金整个业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鼓励权益基金发展,债券基金的发展将受限
这次规则的调整主要就是鼓励基金公司今后多申报权益产品,债基的审批流程将会变慢。以后普通债券型基金、证金债指数产品、摊余成本法债基产品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窗口指导的直接结果就是债券基金的首发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这也要求基金公司对存量的债券基金要更加注重持续营销工作,尽量把规模做大。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的创新型的权益类产品以后可能会不断的涌现出来。以后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可能成为基金行业的新的风向标。
二,对基金公司机构业务有影响。
此次窗口指导对于债基是收紧的态显而易见,机构定制类固收产品近乎走到了尽头。据说,指导内容当中有要求“定制基金的封闭期不得短于一年,在批中产品需要更改封闭期。同时提供承诺函,承诺发行上限10亿元。已批未募集产品不受限制。”
这也意味着很多基金公司的机构业务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迫使基金公司不得不更加重视零售业务。
三,如果基金公司手中有壳的话…
对于那些希望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方面做大的基金公司而言,其业务无疑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对于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影响更大些,毕竟手中的壳要少很多。而对于那些之前保有较多债券基金壳的公司来说,这算是一个小利好。很多之前规模较小、清盘风险的的债券型基金这下子可以避免清盘的危机了。
这样的规定对于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影响更大些,毕竟手中的壳要少很多。
前面提到权益基金可能迎来大发展时代。很多人可能认为权益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风险太大。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不承担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很多投资者或许会觉得股票的风险很大,而把钱看来买国债或者买银行理财产品非常安全,每年都能稳定提供4%左右的收益,但事实正相反。如果你真的这么做的话长期来看很可能你就是完全跑不赢中国的真实通胀水平的。
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而言,看似风险很大,但是这一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投资者规避风险,其实应该规避的是风险收益不匹配、性价比不高的风险。在市场相对低位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不应该浪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