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俄乌危机激发的蝴蝶效应,可能会彻底终结二战后的美元霸权。
为什么如此说?在说透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科普一下美元霸权是怎么来的?
1944年,二战即将胜利之时,作为同盟国领袖的美国,在布雷顿森林小镇召开了一场旨在决定战后全球金融&货币秩序的大会,名为:布雷顿森林大会,44个国家参与。
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美元与黄金固定挂钩(每盎司黄金35美元),并自由兑换;美元成为黄金的唯一等价物和计量单位,英镑、法郎等它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它国货币只有在兑换到美元后,才能兑换到黄金。
这就形成了黄金是爹,美元是妈,其他各国货币都是儿子的全球金融&货币体系,又叫布雷顿森林体系1.0。
至于为何当时的美元敢于和黄金固定挂钩,其它国家也认,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储备了全球75%以上的黄金,财大气粗。
2
在1945-1970年代的早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1.0运行得相当顺畅: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欧日韩输出美元贷款或赠金,帮助西方复苏经济;欧日韩则通过向美国出口商品,换得美元顺差,偿还马歇尔贷款,形成了一个美元环流生态。
这个美元环流生态,曾立过汗马功劳,帮助欧日韩实现了战后神话般的经济复苏和崛起。但到了1945-1970年代的晚期,也就是1960-1971年间,这个美元环流生态就出大问题了。
问题的根源在于:随着欧日韩战后经济的复苏,它们需要的马歇尔贷款越来越少,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却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欧日韩在还完马歇尔贷款后,还剩下天量的美元顺差,无处可花。
更糟糕的是:1960-1971年,美国为了应付越南战争开支和各种社会福利,无限度地超发美元,引起了欧日韩的担忧。
本来嘛,美元是与黄金固定挂钩的(每盎司黄金35美元),你美国要增加美元纸钞数量,必须有新的黄金储备作为信用支撑;至少不能无视美国的黄金储量,不计后果的超发。
但事实上:美国不但超发了,还超发得肆无忌惮,这就导致欧日韩官方银行以及私人投资者,纷纷要求把自己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装船回国。
于是,在欧日韩官方银行和私人美元持有者一次次的挤兑下,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不再承诺美元可以兑换成黄金,我大美利坚直接耍赖,不还欧日韩应得的黄金了。
鉴于当时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欧日韩也只能认了。
3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曾经一度丧失全球货币霸主宝座,美元币值一贬再贬,被欧日韩大规模抛售;西欧则直接搞出了“货币自保联盟”,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相互锁定汇率,对美元汇率则自由浮动。
这时候,布雷顿森林1.0体系“美元是妈,其他各国货币是儿子”的全球金融&货币格局有所松动,西欧货币努力甩掉妈妈的阴影。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美元极速衰落、西欧货币崛起之时,美元重新挂钩了石油和IT产品。
说来也巧:在美元脱钩黄金后的2年(1973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了;中东产油国为了惩罚西方世界对以色列的支持,纷纷将石油价格提升2-3倍,引发了西方工业国长达10年的大滞涨(物价飞涨、收入停滞),欧美日韩被搞得死去活来。
这个事件,又被叫做第一次石油危机。
但祸兮福之所倚,石油危机,对美国来说,机遇大于危害战:由于“中东产油国提高油价,产生了巨额的美元顺差,自己花不完”,美国便趁机邀请中东产油国把美元存到华尔街银行里,或者购买美国国债、股票、基金,获得不菲的收益。
在1970年代,华尔街搞金融创新,形成了一个以美利坚国内市场为主、联动海外、高度发达的投融资生态。在这个投融资生态里,投资变得非常简单,且收益不错;中东产油国当然乐于将美元顺差交给华尔街,自己当甩手掌柜、躺着赚钱。
于是,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美国干脆要求中东产油国将石油结算货币,固定为美元,并以提供安全保护作为另一个合作筹码。
沙特等产油国,面对如此利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这就是石油美元的由来。
4
与石油挂钩,让脱钩黄金的疲软美元,再次坚挺起来。
毕竟,石油买卖是全球最大宗的贸易,没有之一;石油又是各个工业国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堪称工业黄金。
与石油挂钩,让美元重新有了信用支撑,前途光明。
更有趣的是:中东产油国的巨量美元顺差,注入美国金融市场,给美国初创科技企业提供了极大的融资便利,浇灌了美国IT高科技产业,在1970年代茁壮成长,成为了美元信用的又一大支撑利器。
欧日韩以及其他新兴国家,想要发展高科技,购买IT产品,拿美元来买。
可以说:美元左手挽着石油,右手挂着IT高科技,顾盼生辉、妖娆百态,浪荡到如今。
美元左右挂钩石油和IT高科技,形成的全球金融&货币秩序,又可以被称作布雷顿森林体系2.0。
5
同时,在布雷顿森林2.0体系中,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美元环流生态,即:美国进口中欧日韩的商品,支付美元;中欧日韩拿到美元后,进口能源国的能源产品(石油为主),也支付美元;最后巨量美元汇聚到能源国的手里,能源国拿着美元也没啥用,又存到美国银行里,或者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基金、股票等,形成了能源国的外汇资产。
兜兜转转一个圈,美元在金融母国(美利坚)、制造国(中欧日韩)、能源国(中东、俄罗斯)之间来回腾挪,流动不息。
这种美元环流生态,是美元作为全球货币霸主,赖以生存的根基。但这个环流生态,目前有被截断的风险,或者说已经被半截断了。
部分原因是:由于俄乌危机的蝴蝶效应,欧美冻结了俄罗斯大部分的外汇资产,将俄罗斯剔除了“全球贸易支付系统SWIFT”,这意味着全球原油的12%、天然气的16%、化肥原料的75%,以及铜铝钴镍等能源矿藏品,被排除到了美元环流之外。
中东能源国受此刺激,也担心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害,意欲把欧元、人民币,添加到石油结算的名单上来。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管理者,屡屡打压中概股,企图想要把占据制造国三分之一份额的我们,也排除到美元环流之外。
好家伙:左边拳打能源国,右边脚踢制造国,美元环流的三分之二环节,都受到捶打,美元霸权根基正出现巨大的裂纹。
美国肆意利用手中的金融&货币霸权,想要逼迫别国臣服,看似威风八面,彰显了老大的尊严;岂不知也正在亲手毁掉自己的霸权根基。
正如我们古人的一句话: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能源国和制造国托起了美元霸权,也能把它砸下来。
鹰酱,终究是历史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