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什么条件的人,可以提前退休?企业职工和公务员都有提前退休的机会,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有哪些具体规定。
提前退休是指员工在没有达到国家或企业规定的年龄或服务期限时就退休的行为。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我国法定的退休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要求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如果是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法定退休年龄也是55周岁,符合特定条件的女性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在50周岁退休;另外一个法定的退休条件是达到社保的最低缴费年限15年。以上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可以申请退休。
企业职工可以提前退休的情形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第一种情况,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1999年之后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属于特殊有害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不仅要满足年龄的规定,也要满足工龄的规定,按照目前的退休标准,年龄降低了5年,工龄降低了5年,如果从事以上工作,工龄达不到10年,即使年龄达到提前退休的条件,也是不能办理退休手续的。
1999年,劳动保障部发出《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规定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必须在该工种岗位上工作累计满10年,从事井下和高温工作的必须在该工种岗位上工作累计满9年,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必须在该工种岗位上工作累计满8年。此规定的出台,相当于降低了提前退休对于工龄的要求。
第二种情况,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这种提前退休是因为身体条件造成的,需要经过相关的鉴定程序,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才能提前退休。
第三种情况,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严格来说,这种情况不属于提前退休,只是退出工作岗位,并没有办理退休手续,当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第四种情况,单位内退。这种情况也不是法律意义上的退休,而是单位内部的退休规定,但享受的是退休待遇,职工退出工作岗位,单位还继续给职工发工资,等职工达到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实行内退的单位,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安排一些没有合适工作岗位、但又未到退休年龄的老员工。
以上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退休,需要去人社部门办理退休手续,而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暂时不需要办理退休手续,待达到法定退休条件后再办理退休手续。
公务员可以提前退休的情形
除了企业职工可以提前退休外,公务员也有提前退休的机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93条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可以提前退休:
第一种情况,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第二种情况,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只要公务员符合以上两种情形的一种,就可以提前退休,但需要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因此,能不能提前退休,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为提前退休的最终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