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买商业保险遭遇了通货膨胀怎么办,或者说买保险能不能抵御通货膨胀。


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第一、就是什么是通货?通货就是流通的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简单的说,通货就是能买到各种东西的一种东西,也就是我们常常指的货币(我们用的人民币、硬币都属于通货)。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呢?就是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了经济实际的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或者是物价的上涨。


简单的说,就是钱不值钱了购买力下降了。讲到这里,我们必须明白,在信用货币体系下,钱就是政府给我们打的欠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万块钱,大米十块钱一斤,我们把它买成一千斤大米吃掉,那么这个钱就发挥了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这样做,而是把钱存到银行,假如一年有百分之五的利息,五年以后这一万块钱就变成了一万两千五百元,但是那个时候大米已经变成二十块钱一斤,我们只能买到六百二十五斤大米,也就是说我们什么都没干,钱的购买力就少了三百七十五斤,或者说政府偷偷没收了我们的三百七十五斤大米。

巴菲特说,通货膨胀是一种税,而且这种税比立法者所制定的任何税种都具有毁灭性。通货膨胀税具有可怕的消耗资本能力。这是一种普遍税,是针对所有人都要征收的一种税。怎么理解通货膨胀税呢?就是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你的实物资产是一千斤大米,政府在五年时间就收走了你三百七十五斤的通货膨胀税。讲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不是买商业保险会遭遇通货膨胀,其实不管你买什么东西,或者不买什么东西都要遭遇通货膨胀。所以货币贬值在全世界都是通行的,我们不能陷入担心,我们以前说过,抵抗通货膨胀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钱现在都花掉,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要担心通货膨胀但要研究怎么解决、降低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当你的投资收益超过了物价的上涨或者货币的贬值,才等于保值,远远地超过就等于增值。

讲到这里我们来回答:保险到底能不能抵御通货膨胀。我们说关键看跟谁比,如果拿保险跟暴涨的房子比,跟疯涨的股票比,保险肯定不合适,就等于没有抵御通货膨胀;如果房子跌了股票不涨了,或者说银行的利息降为零了,但我们过去买的保险预定利率是2.5%,3.5%甚至4.025%的,它就能够抵御一定的通货膨胀。第二、保险我们交的保费是不变的,如果选择二十年交费,每年都交三千元,二十年交六万元,保额是十万元,其实这四万的差额就是它的时间价值,等于赚了一部分利息,这时候如果这四万超过同期银行利息就抵御了一部分通货膨胀,如果低于你会觉得不合适。


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相当于传统的非分红保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增加,要比传统保险抵御通货膨胀能力要强一些。那么具体产品,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对一些储蓄理财型的保险产品,我们在做计划书的时候,比如我们选择年交一百万,三年交三百万。如果零岁的孩子购买,到了七十岁八十岁甚至九十岁,你发现会变成几千万甚至更多。我们可能真的不能理解,我们的三百万就这么什么都不做就变成了几千万之多,其实如果当时的几千万,相当于现在三百万的购买力就叫我们保住了今天的价值,如果远远超过就实现了增值,这样理解你更能明白不是暴富,而是保住了财富。

所以保险保的是明天的风险。一年交一万保费,二十年交费交二十万,保额三十万的重大疾病保险,假如刚交一万块钱出险了,赔三十万,当然很有用;交了两万赔三十万也有用,即使交十万赔三十万也有用。但我们许多客户担心的是:交齐了二十万永远不生病,慢慢儿的这二十万的现金价值就接近了三十万,就觉得不合适。这恰恰是因为我们违背了保险的基本概念,不确定什么时候发生的才叫风险,如果我们可以确定二十年之内不发生风险,那么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买保险,所以我们买这份保险的目的,不要纠缠于投资的概念。


买保险不能单独计算,要跟人生一起算。我们说没事儿是好事儿,有事儿也没事儿。当买了保险老用不上,证明我们平安无事,健康长寿,证明我们自己有赚钱的能力,不需要这笔保险。但如果真的发生了风险,保险公司及时变现一笔现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就是保险雪中送炭的作用,不出险我们就叫它锦上添花。


今天重新跟各位一起学习通货膨胀的概念,了解买保险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