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因为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的事情,再次把知网推上风口浪尖。作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知识文献分享平台,这不是第一次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知网的知识如何而来?
国内无数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花费大量心血通过做实验累计的数据以及撰写的文章都会被知网几乎以免费的方式收录。这些知识凝结的是广大知识工作者辛劳和汗水,但知网因为多年来用户习惯可以肆无忌惮收割这些劳动成果。
知网本来就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搬运工收搬运费是合理的,但是抬高物价你就有触犯公共利益的非法行为了。
【知识付费就该一鱼两吃?】
近年来知识付费已经被国人逐渐接受,毕竟知识的产生都是背后有人辛勤付出而来。但是知识不能因为资本的贪婪,就肆无忌惮地搞起一鱼两吃。
一页文献0.5元,一篇参考文件少则3-4页,多则10来页,全国每年千万高校毕业生,一人下载10篇文献,就让知网赚的盆满钵满了。学者们需要发文章,毕业论文还有评职称都少不了知网,发表前都要签署授权书给知网,这些有价值的文献就可以源源不断向知网输入。这条完整的闭环盈利系统就此产生了。
一边免费收割作者的劳动成果,一边让求知的学生、为国家科研工作付出的劳动者支付高昂费用。一鱼两吃,两头通吃的做法真是“高明过头”!
【是时候反省了,预判知网的三“审判”结果】
一是,自我反省和改革。参考人民日报的评论,企业须围绕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找好平衡点,完善各项服务的同时,重新构建盈利模式。
二是,依法实施反垄断法惩罚措施。以反垄断法制裁相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使其受到相应惩罚,并建立新的文献知识分享平台。
三是,收编及改编,平台公益化。相关部门或者事业单位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对知网类似企业进行收编,象征性收取整理和网络维护费即可。
以上,你怎么看,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