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主要跟大家讲指数基金。
优点很多,被动、省心。
偶尔也提到主动基金,基金月报每个月都有推荐。
更野心勃勃、难把控,但选对了有惊喜。
但其实,除了最基础的,指数型&主动型的分类,其实基金还有很多维度的分类。
千变万化的小心思。
有时候了解、研究一下,会觉得颇有趣味。
比如,Smart Beta基金。
不要一看到英文就觉得专业。其实意思很简单,就是在普通指数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特别的策略。
最后形成它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Smart是英文“聪明”的意思,但这个聪明和我们小时候教的Clever不同。Clever有一种有情商的聪明感,更温和。而Smart是一种更锐利的聪明,头脑blingbling的感觉。
更有趣、更机灵。
哎呀,刚刚仿佛有神秘力量操控,做了回英语老师。
Beta就是开坦克的贝塔,哈哈。但其实不深究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Beta是系统性风险。
大家都知道,风险和收益呈正比。
所以Beta带来的收益,是市场(大盘)的收益。
举个例子:牛市来了,你买的股票赚了50%,高兴坏了。但问了周围朋友,发现大部分人都赚了50%。
那么,50%就是Beta(牛市)带来的收益。不是你变股神了,只是碰上牛市而已,别得瑟了哈。

找了很久,还是这张图表达清楚
但是渐渐地,人们发现原来通过一定地策略,对原指数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是能获得一种更「聪明的贝塔」的。
即,能帮我们获得「超额收益」。
是不是很心动,市场收益+超额收益,blingbling~
你就简单记住:Smart Beta基金是「带点主动管理」的指数型基金,有点半自动化的意思。
唔,莫名从基金上,感受到了对命运的不屈服啊。
说回正题。比如「红利基金」,就是一种Smart Beta。
它本质上还是被动型、指数投资。但它的策略是,在一堆选好的股票里,再优选出分红多、且常年分红的公司。
其它公司,不分红的就丢掉。
因为它研究觉得,这样长期来看,会赚更多、赚更稳。
红利因子,就是它的Smart Beta了。
我们《基金月报》上选的这只:富国中证红利指数增强,代码100032;另外还有华宝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代码是501029。
后者当年众星捧月、大V站台,为什么没选呢?
因为标普红利指数大概有超过75%的中小盘股票,而中证红利指数则更平衡,中小盘比例在50%。
后来也的确,中证红利走得好一些。
标普红利因为大V推荐比较多,网上骂声尤其多。
但我必须为它发个声。因为我研究发现,标普红利指数的走势,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对标浓眉大眼的沪深300;反而,跟剑眉星目的中证500更相近。
而且,对方还轻松碾压了「中证500」指数。
标普红利、中证500都偏成长,但是这三年,市场偏偏吹得都是价值风。你说这业绩能好么?
喜欢成长风格的,不妨多点耐心吧。而且,中证500目前的估值够低吧,标普红利的估值竟然是它的一半。
便宜货,还优质,没道理不捡嘛...
还有一种Smart Beta,叫「低波动因子」。
当当当,武器库又可以更新啦。
它的想法是:在一个指数里,再选出波动更小、不爱上蹿下跳的股票,长期来看带给我们的收益,会更高。
等等,不是波动越大,收益就越高吗?
的确如此。
实际上,低波动指数,在海外市场很长的时间里,一度是不被看好的。但我发现,低波动指数的确表现亮眼。
从2004年1000点起步,到2019年3月,500低波动指数上涨到13128点,上涨了13倍。
同期,500指数上涨到5359点,只涨了5倍。
差距大得合不拢腿,啊...嘴。
其实,低波动指数和红利指数挺像的。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短期市场上不太受追捧、比较低迷的一批公司。
也因此,估值通常更低,即便宜。
结果长期价格便宜,一旦被人们关注到,反而能够战胜那些反复被炒高,的高波动率的股票。
所以下次如果有人跟你说,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你可以轻蔑一笑,显个摆了。
低波动基金,市面上也很少。比较主流的是景顺长城500低波动,代码是003318。还有一个是成立更短、规模更小的,华泰紫金红利低波动,代码005279。
最近这种下跌,就觉得慌的朋友,建议关注。
在哪儿能买呢?随便找个基金销售平台都行。
风险提示:
相比于其他指数,即使是低波动,也不代表不会波动,也就是有亏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