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着近30万亿的理财市场的资管新规即将落地,银行为应对新规将做何准备?对银行理财产品又会带来哪些变化?

3月30日,由金融时报和大连银行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新机遇”论坛在成都举行,多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银行、信托金融机构高管,为与会200余位金融机构代表阐述宏观经济趋势,并围绕就当前资管新规展开讨论,提出战略性建议。

“产品转型可能会带来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梁冰认为,新规之后要求打破刚兑,随着未来风险溢价,无风险产品收益率可能会降至4%以下,这意味着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让客户了解风险与收益匹配的道理”。

躺着挣钱时代终结

今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其中对银行影响最大的除了打破刚性兑付外,还有规范资金池的要求,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

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其中保本理财产品主要是商业银行表内理财业务,随着资管新规实施,银行理财将受到极大影响。

普益标准总经理、资本市场首席研究员孙从海认为,资管新规意味着“躺着挣钱时代终结”,但未来银行理财市场应该会走得更好。

孙从海说,根据普益标准编制的风险指数,近年来,银行理财收益上升的同时,潜在风险也在上升,主要表现一个是刚兑风险,另一个是基础资产的传导风险。

“没有稳赚不赔的投资,”孙从海表示,金融学其实强调的就是风险控制,未来投资者要明确风险和收益匹配,“管新规出来之后,投资者应该根据各自风险偏好进行投资选择。”

“我们一直在研究怎么调整,过去也在按照风险隔离原则进行净值化转型,”梁冰表示,资管新规明确了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打破刚兑,净值化转型,非标投资标准化。”

“产品转型可能会带来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交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梁冰,现在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在4%-5%,无风险刚性兑付,但未来打破刚兑,未来风险溢价上升,“无风险产品收益率,可能会降到4%以下”。

银行负债端面临冲击

“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负债端理财资金或许面临考验。

“我们觉得最大冲击可能在于负债端的管理,”大连银行副行长张芳指出,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人,大部分是个人,属于风险极度厌恶型,又对利率极为敏感,“我们最担心还是负债端的管理,如何做好负债端的平稳过渡,这是最重要的”。

张芳指出,资管新规靴子落地前,大家都在反复讨论回表压力准备相应措施,而靴子落地,大家要同时动作形成合力,“我们是希望大家做好投资人教育的问题,形成投资人联盟,把风险和收益匹配的问题宣讲到位”。

“挑战还是蛮大的,要做好投资者教育,避免投资者大量赎回,做好资产配置管理。”梁冰认为,银行现在要在过渡期内确定如何调结构,尤其是需要加快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建设,加强投资者教育,避免对负债端太大冲击,“比如坚持购买保本型产品,调整成为稳健型风险相对小的产品。”

尽管资管新规靴子落地,打破刚兑、统一监管的大方向不变,但监管层在操作层面或会更具可实施性的政策引导市场平稳过渡。

“从金融监管层面看,可能跟大家想的并不太一样,”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认为,从监管角度,应该会留出足够的过渡时间以及实际有效的引导政策。“我们注意到很多微妙的变化,”张岸元举例说,比如“去杠杆”的表述,改变为“稳定宏观杠杆”,而在货币政策操作层面,去年9月30日人民银行史无前例提前3个月宣布降准,过去通常是提前5天,最多29天。“这是有一定表征意义的。”

张岸元指出,虽然大资管政策还未完全落地,但考虑到银行体量庞大的理财,表外要回表,应该会有一定过渡期,“监管将会有更多实事求是的政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也表示,金融机构应该尽可能了解监管真实意图和可能的变化。他认为,从监管角度来看,过去表外部分监管失灵,而通过回表之后实现对产业进行更加有效监管和调整。“当前来说,可能要加强投资预期管理和调整。资管新规之后,老百姓要明白,利益会受损,风险要自担。”

新规行将落地,银行理财将如何应对?

今年3月23日,招行发布公告称,拟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打响了新规后申请资管子公司的第一枪。招行在公告中披露了向监管倡导的方向转型而做出的业务调整及成效,如推进产品净值化转型,严控非标投资,控制理财规模等,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具有一定代表性。

“虽然各家银行资产规模不同,但措施上面,大方向上都在控规模调结构,”张芳指出,现在银行严控非标产品,提高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其次,加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打造净值型资管产品。第三是在代客理财方面发力,权益类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方面真正把代客理财做起来。

“中国已经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大家有投资需求,”张芳表示,未来投资者要做一些区分,自身投研能力比较强,可以自己做一些直接投资,如果投研能力不足,可以委托给专业银行机构,做银行投资管理。

对于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梁冰认为其中还有路径选择的问题,并非是简单类似公募基金模式,“我们也在研究,境外银行资产子公司,如何协同母行的资源优势,既能把母行的客户、资产优势利用起来,又能把资产管理本源的事情做好。”

梁冰指出,国外银行根据不同的资产,推出相应的策略及产品,基本上是净值型产品,建设净值化产品体系,是目前银行需要大力去做的工作。梁冰还认为,资管新规严控非标投资,意味着将来对底层资产投资,要做好进一步匹配性安排,避免过多的期限错配,“银行资管未来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对资管新规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