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看NBA,在这个最顶级篮球联赛里,能立足的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身体强壮,有的防守强悍、有的速度快,有的投篮准,但就会一两样的只能去当角色球员,很多打几年就不得不去低级联赛找饭吃了。
过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处于规模快速增长中,还可以各吃一方。有的有央企背景,有的有集团支持,有的营销能力出众,有的和地方关系密切,也有一些资源一般但胆子大敢借钱。这些企业过去十几二十年,发展的都不错。但在优质土地资源越来越缺,信贷额度越来越少,行业规范越来越严的大背景下,很多一招鲜的企业,就必然要被淘汰了。
只有把速度快、投篮准、身体强悍、意志顽强等优点融为一体的球员,才能成为乔丹、詹姆斯一样的超级巨星。也只有把优质土储多、负债能力强、费用控制严、产品优势大、销售去化快融为一体的房企,才能成为新开发时代真正的地产龙头。
2、我做的是长线价值投资,但从来不觉得其他模式就是左道旁门了。投资也好,投机也好,长线也好,短线也好,都是中性的概念。最重要的是我们交易的出发点是基于价值,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操作,不管别人怎么看,都是对自己资金的一种负责态度。这里有几个概念是容易被人混淆的,那就是价值绝不等同于便宜,而便宜也绝不等同于低估。
譬如当下的很多股票,经过了一轮轮洗礼之后,市盈率看起来已经在历史低位,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这是便宜,年报出台后如果净利润大幅下降,估值立刻就会飙升到历史高位。
虽然我个人是喜欢低市盈率股票的,但对某些企业来说,其长期盈利能力被市场广泛认可,并在过往不断验证这一点,那么它的估值可能看起来就显得有些高,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只要它能持续不断地用利润增速来匹配到自己的估值。
3、看到一句话:人生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不能接受自己对平庸的容忍。也许所有的努力,最后换回的还是那个平庸的自己,但这份努力本身绝不平庸。
4、不考虑企业几年后的样子,拿什么来判断这是好企业呢?每笔投资都是关于未来的预测,每个人都不例外,谁会觉得自己在买入垃圾呢?但优秀的投资人会不断修正,而有些人则刻舟求剑。远虑不代表算命,绝大部分远虑都是错的,但否定不了它的初始价值。
5、长期是一种逻辑,而不是时间概念,只要这个逻辑不破就可以一直持有。对于一家企业,如果认可它现在的估值和未来的盈利能力,你可以一直拿到估值过高或者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出现也可能是十年后,也可能是一年后,具体取决于企业的状态。
6、日子越难,就越需要那些真金白银在赚钱的企业,尤其是收入里面含税量高的企业。管是为了让不好好赚钱的企业尽快离开市场,这样好好赚钱的企业才会有更多的钱赚。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放也需要收,只放不收会滥,只收不放会僵。张弛有度原本就是一件极难的事,中间有问题的出现也是正常。理解了初心,也就理解了方向。经此一变,我相信未来的地产会更加健康,这无论对经济大环境还是对我们这些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