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心思想:两条简单的均线就可以构建一个交易系统。均线系统中比较可靠的两个买卖点:上涨趋势中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第一次缠绕后的低点和下跌趋势中短期均线和长期均线最后一次缠绕后的低点。

个人感悟:之前说过,从11节开始,缠论正式将精力集中在讲解技术上,读过缠论的人大都知道,禅师在整个系列开始可能并没有真的想整理出一套叫缠论的炒股哲学出来,而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灵感迸发,最终才会有缠中说禅。缠论中除了自成体系的中枢等概念理论外,用到最多的就是MACD和均线两种技术指标了。其中最早的缠论三类买卖点的提出,也是使用均线来表达的。所谓大道至简,被很多炒股成功人士提到,听着好像在忽悠,其实确实如此。交易系统讲求高效、实用、简洁,更够满足这三点就是好的交易系统。其中,就禅师看来,均线构成的交易系统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1、交易系统(如果单讲技术面)目的在于构建一个简便的评价体系,控制风险,有的放矢,以高效、实用、简洁为原则。

比如两条均线(5日和10日,我个人建议5日和20日)就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交易系统。均线交易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简单,容易上手,不会错过大行情。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容易出现骗线,具有滞后性,对于盘整行情完全失效。均线可以作为一个交易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实战中不能只用均线就去买卖。如果加入K线结构、成交量和MACD就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交易系统了。

2、5日和10日均线(个人建议5日和20日)的缠绕构成的两个低风险买点。

其实,这两个买点对于学技术的人来说并没有特别复杂,而且还挺简单的。小侠认为这里反而应该注重推演思路,就是这两个买点是怎么样找出来的。对于相互缠绕的情况存在两种状态:中继和反转。以上涨为例,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构成缠绕,如果是中继就是继续向上,如果是反转则上涨变为下跌。那么,我们需要抓的是哪一种?需要避免的又是哪一种?上涨-缠绕-中继,自然是把握的形态,上涨-反转-下跌,自然是避免的形态。问题就剩下了怎么判断是反转还是中继?大的思路就是,上涨趋势中第一次缠绕多数是中继,第三次、第四次等多数是反转的可能性大。具体把握则是通过背离,中继可以通过缠论的盘背把握,反转则通过顶背离把握。均线是炒股技术中一种简单又使用的技术

(1)5日均线和10日均线第一次缠绕后的低点构成第二类买点。

缠论108课之亲身感悟 12:浅谈均线买卖法则?

第二类买点示意图

这里是缠论中第一次提到缠论的第二类买卖点,也是缠论的雏形吧。这里小侠再给大家讲几个辅助提高准确率的方法。K线形态,出现长下影线等典型的反转形态;成交量,在缠绕过程中,上涨时放量,回调时缩量,在低点的位置几乎接近地量;MACD,最好是在零轴上方,低点的位置就是MACD在零轴上方二次发散的位置;低级别的中枢底背离,比如30分钟为主操作级别,这个低点则用5分钟的中枢底背离寻找。这几点满足两点以上就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了。

(2)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最后一次缠绕的最低点构成第一类买点。

缠论108课之亲身感悟 12:浅谈均线买卖法则?

第一类买点示意图

也就是缠论中的第一类买点。需要注意的几个点:第一类买点的把握最后是日线级别,比如2440的位置;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一直缩量,直到出现一根红柱放量;K线形态,出现了长下影线、阳包阴反包、早晨之星等典型反转形态;MACD,出现了底背离;低级别出现中枢底背离

缠论本身是伟大的,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而这个交易系统绝对不是现有的理论拿过来,没有经过任何个人的改进就可以用的。每个人在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时,一定是在某种现有交易系统的细节改进,因为改进说明你已经深刻理解了它,没有这个能力之前难有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