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反弹,现在可以加仓了吗?

我很喜欢罗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左侧交易的本质不是要立即赚钱,而是在大跌的时候收集便宜筹码,享受未来长期收益。由于我们没法预估未来,左侧交易是更合适的基金投资策略。

但现实是,每逢遇到大跌,更多的人会选择观望、减仓甚至止损离场。反倒是上涨行情中不断加仓,从而导致重仓高位接盘。

成功的投资往往需要逆人性而动。只有买的便宜,才有涨的空间。

所以对于多多来说,中概科技股下跌或许还没有见底,不确定因素也还未完全消除,但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当前政策底已出,或许已经到了合适的“击球区”。

对应的,恒生科技指数已然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01 

一般而言,市场暴跌后,再到企稳反弹,会经历三个阶段:政策底、市场底和基本面底。

政策底是通过高层喊话,提振信心,止住下跌趋势,就像给一辆急速下坡的汽车踩上刹车。

而前段时间,面对中概科技股连续的极端下跌,监管层发声救市,明确给出了维稳的态度:

3月16日高层释放历史性的救市信号。当天,领导召开相关紧急会议,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5部门也喊话维稳,甚至出台相关措施。

随后A股、港股起飞暴涨,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大涨22%,场内中概互联etf涨停。

4月2日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再一次给中概科技股政策定性,中概股所面临的史无前例的困境也迎来了圆满解决的“曙光”。

4月4日,港股开市交易(咱大A正在休清明假),恒生科技指数即飙涨5%+!

……

很明显,中概科技股的外部风险因素已逐步出清。在政策的推动下,中概股估值接下来有望进一步修复。

02 

科技是未来,我们投资者的命运与祖国的国运是无法分开的。

我是看好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进步的,所以个人认为现在是加仓/入场中概科技股的好时机。

只不过,相对中概美股,个人更为建议选择中概港股。

众所周知,中概美股近年来接连遭遇老美的爆锤,虽然中概港股也会受到影响,但港股市场会相对更有保障一些。

因此,2018年以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选择回香港上市的步伐也愈来愈紧凑。

自2019年阿里巴巴成功赴港二次上市后,三年来,相继有网易、京东、百盛中国、华住集团、中通快递、新东方、百度、哔哩哔哩、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十余家中概股企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

与中概科技股高度相关的新经济板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医疗保健、日常消费、可选消费、电信服务等行业),总市值占港股市场市值比重也越来越高。

可以肯定地说,新经济公司已成为香港市场举足轻重的一大板块,未来甚至有可能取代传统金融公司,成为港股市值和影响力最大的板块之一。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被投资者们称为“东方纳斯达克”的恒生科技指数,自诞生起就备受资金热捧。



03 

恒生科技指数,选取30家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大中华公司股票,以此来反应科技或创新领域龙头公司的表现,是港股新经济龙头企业的代表。

相较于其他恒生系列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的检讨周期更短,每季度调整一次,同时还有快速纳入机制(如新股在首个交易日之收市市值排名,在现有指数成分股中前10,该新股将被纳入指数)。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列表

其中前10大成分股占比约为70%,龙头集中度高。但同时权重规定上限8%,可以理解为分散持仓头部互联网科技公司。

因此,恒生科技指数更具有活力,科技属性也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重磅政策的持续利好,市场分析认为,当前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政策底明显足够的稳。

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个人认为现阶段或是加仓的好时机。

基金方面,各基金公司布局发行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基金有多只,场外投资我选择的是天弘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类代码:012348,C类代码:012349)

无需开通证券账户,直接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代销平台即可申购。

如此一来,交易时间更加灵活,起步门槛也足够的低,在蚂蚁财富上最低10元起投,资金压力非常低。

总的来说,天弘恒生科技指数基金(A类代码:012348,C类代码:012349)代表着中国的新经济龙头,盈利能力强悍的企业,是一网打尽30只港股科技龙头的优秀产品之一。

感兴趣且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朋友可以积极关注起来!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购买前请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