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不断进步,国民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过去平房、小院,自行车在狭窄、拥挤的胡同里穿梭,现在高楼大厦、马路宽阔,拥有私家车的人数不胜数。
可即便如此,生活中依旧有这样一群人,为生存挤破了头。他们虽然表面光鲜、体面,背地里却不敢多花一分钱。当代社会的“新型穷人”,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压力呢?
一、“新穷人”为何越来越多?
“穷”在人们的广泛认知中一直带有贫困、穷苦、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等现实色彩。可如今,国民生活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人们在街边看到拾荒者、乞讨者的次数,肉眼可见地减少了。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200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达到0.41万元,而在2021年,则上涨至了3.51万元。不难发现,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现了巨大突破,居民的收入情况也获得了显着提升。
可为什么人们赚钱越来越多,生活状态却越来越穷了呢?特别是近几年。先说现实方面的因素,2019年底疫情爆发,让全国上下各大行业都受到了重创,工作受限、疫情肆虐,让人失去了不少赚钱机会。
据统计,疫情爆发后的2年时间内,国内先后有46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包括不少中小型企业。就连多家大型企业,也在通过裁员、整合市场资源、调整企业结构等方式缩减运营成本,只求渡过难关。
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水平低迷,没有收入,何谈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呢?现阶段,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经济环境也在回暖,但“新型穷人”却只增不减,除了疫情影响,这背后还有什么原因呢?
二、“新型穷人”因何而穷?
1.贷款
当代人只要不是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多少都需要承担一些房贷、车贷。自我国房地产行业兴起,首付潮来袭,不少人都把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投入到了购置房产当中。
中国人对家庭的归属感很强,而拥有家庭的前提就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包括人们对于婚嫁、生育等方面有所要求,为了保证生活质量,买房也成为了一个大前提。
除了供房子外,部分人还需要供车。车贷的还款时间虽然不像房子那么长,但现在人们的购车需求越来越高,还车贷也成为了日常开销的标配项目。
数据对比不同年龄层发现,现阶段的“还贷一族”主要集中在80后。这些人赶上了房价高涨的时代,房贷压力普遍不小,再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处境,微薄的工资自然入不敷出。
2.超前消费
过去,年轻人总被贴上“月光”的标签,也就是说,刚发工资就吃喝玩乐,还没到月底钱就花完了。而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变得更加“开放”,以至于工资刚到账,就不剩多少了。
年轻人的消费欲望普遍较高,看到什么都想买,不管有没有用,能不能用上,有些人甚至会为了一个名牌奢侈品,连着吃好几个月泡面。如此不健康的消费习惯,无疑在透支年轻人的金钱和未来。
我们不否认,理性的超前消费,确实可以为生活、工作带去一些动力。但如果消费目的性差,且过于盲目,再加上年轻人的意志不够坚定,那么就容易陷入消费陷阱当中。
长此以往,年轻人很可能出现“本月欠款还不上,继续透支下个月”的情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被消费长期绑架。那么,人们如何才能摆脱“新型穷人”的身份呢?
三、试试这么做,告别“新穷人”身份!
成为“新型穷人”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理财能力不足,个人经济实力缺失,那么在应对各种经济风险时,其避险能力就会降低。因此,想要避免成为“新型穷人”,就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财产。
先说购房、购车方面。住房按照刚需购置即可,房屋面积可根据具体需求决定,如果经济能力不足,不建议购买超过购买力的房型,这样可以减少开销。购车上,非必要情况下不要频繁置换车辆即可。
超前消费涉及到消费习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人们在购物过程中除了要对自己的收入进行规划,还要明确自己的消费目标,做到不乱买、不跟风买,可大幅降低乱花钱的可能性。
总结
近两年“新型穷人”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疫情爆发,当然,也暴露出部分人消费习惯不好的实情。无论是买车、买房,还是日常消费,都应该把握好尺度,经济避险能力提升,才有望摆脱贫穷。
各位朋友,你是否属于这类人群?你的家庭固定开支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