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655
最近几天,医药板块开始反弹,很多人就问左哥,医药是不是调整结束了?可以买了吗?
毕竟前段时间,医药板块普遍回调 10%~20%以上,个别医药股跌幅更大(受集采影响),确实跌得有点惨。2. 来自医药行业的额外利空因素—报价带量采购。
因为回调幅度最大,7、8 月追高医药的已经深度套牢,但还没有上车的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呢,医药板块从 8 月份调整到现在,行业的整体估值仍处于相对高位。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还是太贵,会等更便宜的时候再考虑入手。从 8 月初到现在,医药板块就一路挨揍,跌 10% 的算表现优异,跌 20% 的算正常操作,跌 30% 的算集采头上。医药板块这一波下跌,和 2018 年下半年有点像。除了今年涨了比较多需要调整一下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医药带量采购政策。首批冠脉支架国家层面集采落地后,中标支架从万元降至百元级别。随后,山东七市联盟开展骨科领域集采,骨科相关单品砍出「骨折价」,降幅最高超过 90%。集采对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在资本市场,大家会担心药企后市的业绩不行了。在集采走向常态化的背景下,医疗耗材行业将面临秩序重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上,无论是扩展进度,还是价格降幅,都已超出预期。未来医用耗材全国集采将进一步常态化的行业趋势已相对明确,骨科眼科类或是下一站。原本暴利的产品,后面只能靠走量,还能支撑起之前的高估值吗?经历药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后,药企如何在集采中生存与发展,这是当下行业与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左哥觉着,集采是一把双刃剑,就像突如其来的一场严冬,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生命力不顽强的企业将会冻死,留下优秀的种子选手。不过,种子选手的盈利空间被强力挤压后,后续再投入创新,企业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压力和窘境,挑战还是蛮大的。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止跌反弹的医药板块,现在是上车良机么?我个人认为,考虑到医药医疗行业长期增长的潜力和场外跃跃欲试的资金,医药在现在的位置,合理的跌幅应该在 10%~20%。或者等医药板块震荡 1-2 年,等业绩消化估值,就会出现配置的性价比。换言之,再跌 10%~20%,医药行业大概率跌到位;如果跌 40%,基本到了底部区域,完全可以建仓了。因此,对于持有医药基的朋友,如果能承受这个跌幅,完全可以继续持有。不过这里也要说下,估值高,存在下跌空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跌。我们这里的跌幅,只代表一种可能性,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但是左哥也多次强调过,机会,都是跌出来的,风险,才是涨出来的。就像每次经济危机出现,都会带来财富的重新洗牌一样,很多时候,危机和变革也意味着机会。结合前面的分析,左哥给的建议是:集采利空短期还未完全消化,目前不太适合重仓买入。虽然短期有利空,但医药的成长逻辑还在,长期依然值得看好。砸下来,就是一个黄金坑。一是因为医药是必须消费品,盈利能力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未来更是大有前景。有相关研究表明,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老龄人口会突破 3 亿,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 岁以上的老人,患慢性病的比率是全部人口的 3.2 倍,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 1.9 倍。到 2030 年,仅老龄化就会使慢性病负担增加至少 40%。也就是说,未来医药医疗的支出会更大,医药的市场规模还大着呢。二是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很高,长期走牛,更是 10 倍股的摇篮。2006 年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了 1600% 多,同期沪深 300 指数的涨幅只有 400% 左右。而且,在过去十年,医药还孕育了 19 只 10 倍股,是 10 年 10 倍股最多的行业。医药确实是块香饽饽,但它的子行业特别多,到底选哪个投资呢?我的建议就是,必须选择景气度高、长期成长空间大的细分领域,具体来说就是医药创新领域。医药创新是未来 3-5 年内最景气的领域,因为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服务不会受国内医保降价压力的影响。从 2019 年到现在,医药创新板块涨了近 110%,远远跑赢创业板,也跑赢医药指数。至于具体买什么嘛,我还是建议从基金入手,让基金经理去帮我们找到个股的投资机会。毕竟医药这玩意,一般人很少能看懂的,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最后提醒一下,假设你长期看好医药,买了的话就耐心持有,才有可能尝到医药高成长性的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