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稻盛和夫到青岛海尔的时候,与张瑞敏有一段对话:

张瑞敏说:

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里有两条对我们非常重要,一条是“敬天爱人”,另外一条就是稻盛先生创造的阿米巴经营组织。

稻盛和夫回复说:

从海尔为客户开发的产品中,我就深切地感受到“敬天爱人”的思想贯穿于海尔的经营中,这就是关注客户的需求,不做错误的事,按照上天指示的方向去发展企业。

海尔极其认真、极其细致地应对客户的需求,根本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设计制造出针对性很强的、精准的产品,在这些方面就体现出了“敬天爱人”的思想。

“敬天爱人”听起来很玄乎很空虚,但实际上企业的经营只是经营者人格的投影,只有人把事做对了,企业才能有所成就;而所谓的“敬天爱人”,其实是在回答“作为人,何为正确”的问题。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要想做对的人,先要回归本心。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理,吾性自足,遵循其自性和本心,人人皆可以成尧舜、人人皆可成圣贤。路径就是“致良知”,方法就是“诚意”。人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自由的选择,通过日常生活来改造自己、生成自我。

稻盛和夫是通过光明大道获得巨大成功的典范;是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彻底的现实主义优美结合的典范。他是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人,何为正确?


一、工作到忘我,无私利他

稻盛和夫说:我认为,这个宇宙中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智慧的宝库”,那里隐藏着取之不尽的智慧,如果能将其引发出来,就能获得创造的灵感和思想的闪光。我个人的经历就是这样。

当我处于忘我的状态,为员工、为客户,一心不乱、全神贯注地(flow)投入研究开发的时候,当我为世人为社会开拓新事业的时候,我就无意中触及那宝库中睿智的一端,于是我就能开发出划时代的新产品,并且使事业获得意想不到的进展。

“才能只是上苍偶然授予给我,上苍要求将它回报世人、回报社会。如果我将它视作私人资产而独享其惠,就违背了上苍的意志,早晚会受到惩罚。我应该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员工、股东、客户以及社会。”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白立新说:

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最震撼人心的对成功的诠释。当成功者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才智的时候,稻盛和夫将其视为天启;当成功者心安理得地享受富豪榜上的排名时,稻盛和夫却认为,才能亦属天赐,不得据为己有,只为自己谋利。

我们生活上、工作中所拥有的一切,与其说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不如说那是在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命运对我们的馈赠。

因此,不要将那点蝇头微利、取得的那丁点成就归结到自己身上,那些东西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而是我们从另一个地方获取的,它们本不归我们所有。

因此,放下自己的那点傲娇,心怀谦卑,去自己的努力去利他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生存之道。不为别的,就为了在人生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二、“作为人是正确,还是错误?”

稻盛和夫说:

创立京瓷,我必须对经营负起责任,但当时我还没有与经营相关的经验与知识。然而公司成立以后,作为经营者,我必须对每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由此而来的不安让我连日辗转难眠。

在烦恼之余,我意识到:在经营活动上作出的判断必须要基于世间通行的道理,即“原理原则”。换句话说就是,把“作为人是正确,还是错误”作为判断基准,遵循这些规范,即使没有经验和知识,也不会出现重大的判断失误。

碰巧我对经营很无知,才不得不遵循“原理原则”,从本质上对事物进行思考,仅此而已。但这种思维方式,在经营活动中自不必说,在人生所有场合下都为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所谓经营只能是经营者人格的投影。因此,只要具备做人的的正确的判断基准,就一定能在经营实践中有效发挥它的作用。

我的观点与中国道教遵循的“道法自然”相近,即要以基本的道德观、伦理观为前提去办事。我就是从做人的道理出发,提出我自己的经营哲学,并做到与全体员工共享。

王永庆是当之无愧的商业奇才和财富巨头,他创办的台塑集团是世界500强中的标杆企业,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产值曾占到台湾GDP的12%。但是王永庆能取得如此成就,不是因为“我爸是李刚”,也不是因为家里有矿,而是靠着人的那点良知发现。

王永庆出生在一个贫穷的茶农家里,小学毕业后就辍学打工补贴家用;15岁那年,王永庆到了一家米店做学徒;第二年,王永庆就自己开了一家米店,但是米店经营困难,于是王永庆选择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大米。

每次上门卖米的时候,王永庆都会详细记录这户人家家里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水……他会算好顾客家里的米什么时候会吃完,在米快吃完的时候,他就送米上门来,但是他会等到顾客发薪水的日子再上门收款。

当时的大米加工比较粗糙,米里夹杂着沙粒、小石子等杂物,15岁的王永庆在送米上门前,会把大米里的杂物一点一点全都拣干净;送米上门的时候,他会先把顾客米缸里的陈米倒出来,把米缸刷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让陈米覆盖在新米的上面,这样的话顾客就会先吃到陈米,陈米不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变质坏掉了。

王永庆卖米的时候处处为顾客着想,生意越做越好。王永庆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读过哈佛商学院看过营销教科书,这些卖米时要做的细节工作他是怎么知道的?是因为有高人指点吗?

其实王永庆能做到这些,靠的只是为他人着想的那点良心发现。当王永庆心里有顾客,想要为他们创造价值的时候,上面说的那些细节都是自然而然能想到并且做到的事情。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想法设法设计各种营销套路和手段,可是它们总是做不到顾客心坎里去,更吸引不了顾客购买。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起心动念是为了自己赚钱,而不是为顾客着想。对它们来说,“挑拣大米里的杂物”“把米缸刷干净”都是为了促进销售使用的手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时间久了顾客自然会明白它们的企图。与王永庆相比,这些企业的起心动念就已经不真诚了,它们的初心就已经偏了。

长期成功的企业,靠的不是复杂的战略和战术,不是步步为营、百般算计,而是企业家内心的那点良知的人格显化。当企业家在考虑如何使用营销手段、管理手段等技巧性的东西赚钱,而不是先拷问自己的良心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时候,在起心动念上,就已经远离基业长青了。


三、以谋生之道,对治焦虑症

鸡鸭的生存之道:一天一个蛋,菜刀靠边站。

做贡献,是最好的谋生之道:去操心我们的贡献,不要去操心我们的生存。

古代圣贤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不是说,君子需要安贫乐道、心甘情愿过清贫的生活;而是说,需要去操心你的道行,不要去操心你的贫富。倾注自己的体力、智力与灵性,致力于求道、悟道、得道,食自来、贫自去,又有何忧何惧?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则墓志铭: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先做人,后做事,人成则事成。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