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值得思索,也非常实际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
Smart Beta指数,是否真的聪明?
这个问题只能由实际数据来解答。
下面我选取A股市场几个主要的宽基指数及其衍生的Smart Beta指数作为样本,来进行业绩对比。
01
沪深300 Smart Beta VS 沪深300
证券 代码 | 证券 名称 | 近3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最大 回撤 |
000829.CSI | 300低贝 | 6.02% | 4.21% | 29.43% |
000821.CSI | 300红利 | 2.89% | 5.20% | 27.62% |
H30261.CSI | 300ERC | 10.40% | 5.50% | 32.03% |
000984.CSI | 300等权 | 14.03% | 5.97% | 34.35% |
H30525.CSI | 300SER | 8.87% | 6.15% | 29.56% |
000919.CSI | 300价值 | 4.85% | 7.07% | 28.98% |
000300.SH | 沪深300 | 16.08% | 10.74% | 32.46% |
000918.CSI | 300成长 | 25.15% | 17.38% | 33.85% |
可以看到,除300成长外,其他Smart Beta指数,无论是从近3年收益情况,还是近5年的收益情况,都没能够跑赢沪深300。
02
中证500 Smart Beta VS 中证500
证券 代码 | 证券 名称 | 近3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最大 回撤 |
000831.CSI | 500低贝 | 5.12% | 1.06% | 36.70% |
000822.CSI | 500红利 | 7.72% | 1.92% | 37.75% |
H30524.CSI | 500ERC | 10.36% | 2.35% | 39.78% |
H30526.CSI | 500SER | 9.30% | 2.49% | 38.90% |
000982.SH | 500等权 | 12.51% | 2.73% | 42.00% |
H30087.CSI | 500动态 | 15.30% | 2.79% | 46.12% |
000804.CSI | 500波动 | 9.35% | 3.78% | 34.42% |
000830.CSI | 500高贝 | 18.87% | 4.13% | 48.61% |
000905.SH | 中证500 | 14.29% | 4.34% | 40.11% |
931590.CSI | 500成长创新 | 23.01% | 14.74% | 33.55% |
从近3年的表现看,中证500 Smart Beta中只有500成长创新和500动态跑赢了中证500,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72%和1.01%。其余Smart Beta指数近3年和近5年的收益均不及中证500。
03
上证180 Smart Beta VS 上证180
证券 代码 | 证券 名称 | 近3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收益(年化) | 近5年最大 回撤 |
000149.SH | 180红利 | -2.10% | 1.12% | 33.81% |
000053.SH | 180基本 | 3.16% | 4.09% | 27.84% |
000029.SH | 180价值 | 1.97% | 4.26% | 28.70% |
000129.SH | 180波动 | 4.86% | 4.41% | 27.93% |
000136.SH | 180低贝 | 7.93% | 4.53% | 30.61% |
000051.SH | 180等权 | 12.15% | 5.03% | 33.80% |
000135.SH | 180高贝 | 16.47% | 5.14% | 40.97% |
000010.SH | 上证180 | 12.84% | 9.22% | 28.94% |
000123.SH | 180动态 | 21.13% | 9.28% | 34.01% |
000028.SH | 180成长 | 22.77% | 16.79% | 29.85% |
H50057.CSI | 180动量 | 22.45% | 17.98% | 29.98% |
从近3年的年化收益率来看,跑赢上证180的 Smart Beta共有4只,分别是180高贝、180动态、180成长和180动量。而将视角拓展到近5年的表现时,180高贝则掉了队。
再来看看美股市场的情况:
下面分别是标普500和罗素2000及其Smart Beta指数近5年的累计收益对比
01
标普500 Smart Beta VS 标普500
02
罗素2000 Smart Beta VS 罗素2000
看到这两张图后,我们发现
好像,情况都差不多!!!
Smart Beta是否聪明,其实就是在问,Smart Beta策略能否获得超额收益?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
有的Smart Beta策略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有的效果则并不良好。
另外,总的来说,A股市场的成长和动量因子Smart Beta指数表现强劲,红利、低贝等Smart Beta表现低迷,高贝和等权Smart Beta的回撤率较高,说明风险较大。
我们知道,Smart Beta策略源于因子投资理论,那么Smart Beta策略的有效性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因子所属的市场风格,二是市场有效性。
如果Smart Beta策略的因子是被市场风格所偏爱的,那么Smart Beta策略的表现自然也会好。
从最近3~5年A股市场的情况看,显然,成长和动量等激进因子是明显优于红利、低贝等保守因子的。
另一个就是市场有效性,根据有效市场假设,市场有效性越高,就越难做出超额收益。
A股市场现在的有效性虽然以前好了一些,当仍然不算很有效,起码和成熟市场的美股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市场有效性较高,这可能是美股市场SmartBeat策略做不出显著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在市场上都能够有好的表现。
事实上,从数据上来看,大部分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的业绩表现还比较低迷。
但是,这也并不代表着,我就唱衰Smart Beta。
Smart Beta指数的发展有其合理的理论支持,并且无论是在美国市场,还是我国A股市场,近几年Smart Beta指数基金市场的发展也是趋势向上的。
导致Smart Beta指数不太聪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指数编制方法上的不成熟以及之前提到的市场有效性的问题。
另外,根据《2020全球Smart Beta ETF发展报告》显示。
截止2020年底,我国境内市场的Smart Beta ETF数量30只,虽然同比去年增长了20%,但是与境外市场相比,境内Smart Beta ETF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境内Smart Beta ETF数量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较低的市场认可度,本质原因还是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业绩问题。
Smart Beta指数作为在传统指数基础上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指数化投资的选择。
但是从业绩表现来看,虽然成长因子表现十分显著,但是也提高了相应的风险。整体上来把握,Smart Beta并没有展现出同其名称相符的魅力。
短期来看,Smart Beta对被动型指数基金的威胁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