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化是为了比同行跑得更快,但如果方向错了,快就意味着更大的麻烦,尤其是在A股这个经常调整规则的地方。Alpha go可以赢李世石,但如果在一个输赢概念随时可以变换的地方,它一局也赢不了。A股最大的风险是规则,你最强的时候,会发现世界变了。机器越强大,就越应一句话:机深祸更深!
2、随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机构坚持价值投资也会越来越难。A股还没有伯克希尔哈撒韦那样的股份制机构,绝大部分机构只是体量大,但对资金并没有话语权,追涨杀跌的习性会被市场节奏进一步放大。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以后投机的胜率也会越来越低。机构凭借量化能力和资金优势,会挖出越来越多的坑。之前很多赚钱良机,都会变成无底洞。守拙,靠企业内生赚钱,慢但长久。可守股如守寡,绝大部分人都是守不住的,嘲笑别人因循守旧之前,先得保证自己还活着。
3、严肃的投机者,基本也可以满足“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这三条。随着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价值投资与投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对散户来说,不是做不做投机的问题,是没有能力做好投机。尽管价值投资也很难,但有些价值比机会还是更容易发现的,至少对个人来说是这样。
4、能力圈就像下围棋,学易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熟悉领域,但真正把能力圈变成聚宝盆,需要的不仅仅是见识,还有很多自律和牺牲。这种看起来很愚笨的模式,聪明人是不愿意做的,有些人愿意做,但也受不了账户波动和他人嘲笑,最终还是选择了更加简单的道路。
投资对于情商的要求超过智商,大多数人都不是输在行业理解上,而是倒在自己的贪嗔痴面前。
5、大道至简,如果你见到有这种境界的投资人,有机会让他把那种简单跟你阐述一遍,估计一个星期也说不完。佛祖的真意只在拈花一笑,却在世间留下了数十万字的佛经。《老子》只有五千言,释义的书则是汗牛充栋。洞中一日,世上千年。维系简单,原本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6、估值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一个模型,更不是一个数字。其背后渗透的是对企业生意逻辑、商业模式、管理能力、市场环境、技术更替的全面理解。所谓的历史也是未来的一部分,没有哪个未来可以不建立在历史之上,所有对未来的洞察都不过是对历史的理解而已。
至于DCF,折现率的设定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体现,其价值在于变量的可能性影响,而其中最有意义的不是结论,而是折现率设定的条件。
7、一个体系建立之后,需要的是不断地修正,很多人会在这个修正过程中偏离航向,然后就需要再修正。这个作用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体现在个人操作上,就是螺旋式上升或者螺旋式下降。开悟容易证悟难,也是这个道理。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想把瞬间的永恒维系到天长地久,浮士德没有做到,而佛家更直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每个人的懂,都是自己以为的懂,没人能例外。所谓客观懂,也都是事后结论吧,还带有强烈的时间性。追求所谓的客观懂,不如当成永远在路上的那个过程,如果当成终点,在投资中就很容易陷入危险境地,或者失去信心或者固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