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暴跌2成的原油期货价格,今天又暴力反弹了回来:布伦特原油期货再次突破110美元,美国轻质原油期货也逼近了108美元。

至于国际油价暴力反弹的原因,也非常简单:“俄乌危机”依然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英美国家持续加大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这些都会导致俄罗斯无法正常地向国际市场提供石油,引发全球石油供给的供不应求。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2022年,全球石油供给缺口将高达250万桶/天,国际油价保持在100美元以上,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将会给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阻碍。根据经合组织的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全球GDP增速将被拉低0.3-0.35%;油价突破150美元,全球经济将停滞;油价突破200美元,欧美日韩等所有发达国家的GDP增速,将降至-4%以下。

油价持续高企,会不会导致我国今年的物价大涨?


2

不过,国际油价高企,对全球各国经济的影响方式是不一样的。

对美国来说:油价高涨,会推涨其CPI进一步突破8%,甚至10%;到时候,美联储势必要强硬加息,一次性加息50-100个基点都有可能;前段时间的毛毛雨加息方式(25个基点),可就行不通了。

这对美国股市将是晴天霹雳,暴跌将势不可挡,马斯克的预言“美国2022年将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极有可能一语成谶。

对欧日韩来说,油价起到的作用,和美国类似。


3

对中国来说:油价高涨,可能会推动我们的CPI上涨一些,但涨幅很有限。

为什么如此说?因为我们和美国的经济结构完全不同:

美国涉及生产“大众(终端)消费品”的制造业,已经高度空心化了;美国老百姓需要的终端消费品,大部分来自进口;而油价高涨会直接推动海运、陆运等交通成本的大幅飙升,最后转嫁给老百姓买单。

这也是近期美国CPI步步高升,逼近8%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美联储从去年12月就缩债了。

可中国不同:我们涉及生产“大众(终端)消费品”的制造业,不但是高度繁荣,还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产能过剩但需求不足”。

说白了就是:中国制造企业积压了大量的商品在库房里,但老百姓却没钱消费。

为了清库存、保销售,各个企业需要大打价格战,把商品价格压到很低的水平,才能勉强卖得出去。一旦少数企业敢涨价,老百姓立马会选择别家,导致大家都不敢大涨价。

这也是近两年我国PPI(包括石油在内的工业原材料价格)一直高涨,动则10%增幅;而CPI(终端消费品价格)始终维持在2%以下的原因。

油价持续高企,会不会导致我国今年的物价大涨?


4

但PPI和CPI长期吊挂,并不是个正常现象。

道理很简单:企业采购的工业原材料贵,销出的终端消费品便宜,会极大地压缩企业利润,甚至压垮企业的现金流。

既然不能大涨价,为了增加利润,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只能选择压缩成本;压缩成本的方式,最简单粗暴的无非就是两条:一,降低员工的实际工资;二,裁员。

降低员工工资,让老百姓更没钱消费;毕竟,老百姓大部分都是员工嘛;老百姓没钱消费,企业更不敢涨价,更选择“降低员工工资”,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同时,裁员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情绪恐慌,导致大家对未来的经济信心不足,更打击消费和经济增长。

须知:现代市场经济是债务驱动,信心背后的信用,是债务驱动的引擎;没有信心和信用,现代市场经济增长将一塌糊涂。

总之一句话:如果今年国际油价维持在110美元,甚至更高的位置;对于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特别是5.5%的增长目标),还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5

因此,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可能不会导致我们的物价飞涨;但极有可能引发我们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并造成较大的失业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破局的唯一关键是:提升内需,只有需求上来了,企业才敢涨价、公司利润才能提升;公司利润高了,才会给员工涨工资;员工工资涨了、更愿意消费,内需大飙升,进入良性循环。

归根到底一句话:共同富裕不是所谓的道义选择,而是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手段。

油价持续高企,会不会导致我国今年的物价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