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和广东在经济体量上接近,自改革开发以来,广东的经济体量一直领先于国内其它省份,也一直高于江苏,江苏也有着千年老二的称呼。
回到78年,国内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巨大的挫折,面对困境,党和国家也提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战略之后就要发展,需要选一个适合的地方和人做这件事。在发展试点方面,国家选择了广东,将广东作为国家对外交流和发展的窗口。广东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国家,华侨华人较多,是最适合的试点省份。从细处说,就是生产要素和市场的结合,当时的人工成本就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时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行业发展的一般,需要有足够低的人工成本,这是我国当时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在港澳和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不仅仅提供技术,他们还有稳定的市场。后来的结果也证明党和国家领导的高瞻远瞩,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广东也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体量也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我们过去40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实现了量的积累,现在,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了。在这发展的40年里,我们国家一般是生产较为廉价的产品,或者提供半成品,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方面,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领先我们的。因为关键技术,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一般针对中低端市场,发达国家一般针对中高端市场。
近几年,国家面对现状,提出了产业升级和内循环的发展思想,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也需要发展自己的中高端产品。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技术进步或者管理水平提高都是从内部开始的,比如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升级,公司的第一个客户一定是自己的同胞,我们可以自己看看现在在我国发展的一些外国企业,这些有能力在他国发展的企业,他们在国内一定是行业的领头者,只有在本国市场做大做强的企业才能够有实力去其它国家经验,这些欧美国家在过去遇到的问题正在成为我国当下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走出去之前,我们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产业升级和内循环是连在一起的,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我们有独立的研发能力,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让我们的消费者接受。现在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才可以实现产业升级的计划,新的技术进步带来的升级,消费者一定是国人,因为只有国家的人才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没有任何企业有能力把国外的消费者当作实验的小白鼠。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产业升级必须是自己的技术实现突破,没有国外的人会帮助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没有市场的技术变革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市场才是促进发展和进步的核心。
在接下来的产业升级和内循环发展中,长三角城市略胜于珠三角,主要在于国内市场上,长三角是优于珠三角的,在国际市场上,珠三角自然是优于长三角,现在需要的产业升级带来新的产品,也只会有我们自己的同胞和政府会支持,所以,在接下来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长三角对珠三角有一点点的优势,国家在产业升级和内循环中,应该将长三角作为试点的第一选择。
为什么这里会讲江苏,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突破技术封锁的地方一定是江苏,上海最大的优势在于金融,也就是有钱;浙江的优势在于销售和推广,浙江对比江苏,在工业上浙江的厂多规模小,江苏的厂少规模大,我们知道,想要实现产业升级,这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需要规模性企业。可以知道的是,产业升级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尤其是现在需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有钱的上海金融,能够推广的浙江企业主,规模性企业江苏,需要发挥的是所有人的优势,现在是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在混乱中找到一条光明的路。同样的,珠三角也一样,港澳的资本是非常雄厚的,加上广东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也就是说,珠三角和长三角一样,都有实现产业升级的能力。
突破现在的发展困境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字积累,从1到1.5很简单,照过去的方子抓药就可以了,但是从1到10,不是照过去的方子就可以的,尊重客户的需求,尊重发展规律,这样才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真心希望拿江苏和广东做对比,在接下来的产业升级中,比较双方的创新和技术突破数量;在内循环上,双方比较市场占有率。
强者无惧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