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临收盘的时候,把银行卡的一些结余资金,场外买了恒生指数的指数基金。

今年恒生指数我就买了两次,上一次买是3月15日在:今天交易了一笔!这篇文章和大家说的。

距离上一次买入,正好差2天一个月,时间差上正正好。

买恒生的指数基金逻辑很简单:

上次买入恒生指数的时候,估值处于1pb以下,今天差不多在1pb左右。

目前以恒生指数为代表的港股市场,成分股大部分企业都在内地,虽然疫情肆虐,多点爆发,但大部分公司的经营状态绝对不至于倒闭,能以小于等于净资产的价格全部打包买入这些公司,我认为是划算的。

但这次买完之后,我暂时不买了,至少今年不会买了。

理由也很简单。

恒生指数因为某些原因,流动性和整体的估值弹性不及A股,所以,恒生指数最佳的投资方式是在便宜的时候囤一些,然后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而囤的仓位大小一定是一个不管多大的波动都不痛不痒的仓位。(目前买够了)

这样的投资可能会在体验上更好一些。

同时,对于港股的个股的配置,我一般只买两类股票。

一类是AH两地都上市的公司,同时H股那边存在明显的折价(最好是港股通内的,这样就不用担心流动性的问题)。一类就是互联网公司,因为目前A股还没有互联网类企业。

除此之外的其他公司,我基本都会很谨慎,港股的老千股太多了。

*****

当然,如果大家看不上香港的指数。

没关系。

对于市场普跌的行情中,如果大家想买但又无从入手,你可以看看其他宽基指数,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这些。

这些指数虽然短期有一定的波动,但长期一定是螺旋向上的,属于我国的国运指数。

只要我国是发展的,是前进的,那么这俩指数的走向就是向上的。

我们只需要保证买的时候不是处于市场特别火爆的行情中就没什么大问题。

所以,这么多年来,但凡遇到市场非理性的整体大面积的下跌(比如今天),如果实在不知道买什么,我比较喜欢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宽基,然后买一点,这样感觉挺舒服的。

ps:买入的前提是市场处于冷淡期,而且整体估值不算高。

*****

今年的市场一言难尽,但这也是股市的常态,涨能涨过头,为什么跌不能跌过头?


涨涨跌跌,跌跌涨涨,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像这种普遍性的整体下跌,可以肯定的是和基本面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主要是市场情绪主导。

而既然是情绪主导的下跌,找到那个所谓的下跌的原因并不重要,拉长时间看没人会记得当年为什么下跌。

重要的永远是对手中标的的了解程度。

如果一点认知都没有,这时候真的难受,搁谁谁也受不了。

今年是布局年,绝对不是收获年,大家还是要保持平常心,客观看待市场,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