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学员宝宝私聊复盘今年的基金收益,发现大家要不是卖飞了(止盈后基金继续大涨),要不就是没有止盈导致收益归零。
▲不止盈,40%的收益很可能就变成5%
如果把定投高风险基金比作开车,那么止盈就是减速器。
每一个急转弯,如果没有刹车,就容易翻车甚至掉下悬崖。
同样的,市场有涨有跌,周期往复。
如果不适当止盈,很容易把前边浮盈的都亏回去。
所以,定投基金要止盈。
不止盈,一切盈利都只是浮盈,没到手的钱,那都不是钱。
如果你是老司机,不差钱,那就当我没说。
不过,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做投资,为的就是盈利二字。
贝贝也不例外
在适当的时机止盈,既能锁定部分收益,又能释放资金作他用。
偶尔拿出止盈后的资金,奖励自己一件新衣服or大吃一顿,也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做好投资。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白们在止盈这件事上,经常翻车。
真实情况往往是这样:
好不容易熬到回本,有个10%的收益,马上卖出落袋为安,一卖出基金又涨了15%。
小伙伴一看涨得那么好,又马上加仓,一追高最后被套牢。
只能又开启新一轮的熬。
关于止盈,之前一勺也有发过文章讲过,止盈的两个常用方法。
01
两种常用止盈方法
对于小白,目标止盈是个简单易上手的方法。
你只需要在开始定投前,确定一个目标收益率,比如10%、15%、20%……等等。
然后秉承“达到了就赎回,没达到就等着”的宗旨,等着市场给你一个微笑曲线就行了。
不过,只设置一个目标收益率,在变化无常的市场里,未免有些太过死板了。
如果市场超过预期,比如最近的新能源和光伏,如果你目标是20%,那就吃不上后边40%的涨幅。
如果市场低迷,久久无法达到止盈点,又会使资金被占用太多时间,失去其他更好地投资机会。
而且,就像我前边说的,你永远无法知道明天的大盘是涨是跌,所以,我们将一条止盈线细化成多条止盈线。
比如,原来你可能只设置了15%这一条止盈线,现在,你可以多加两条止盈线,例如,当收益率达到10%,赎回本金10%,收益率达到15%,赎回20%,……
这样,即锁定了收益,又能解放出被套牢的资金。
对于更有经验的伙伴,估值止盈法会更适合你。
操作逻辑是这样的:以A股整体的市盈率为标准,在低估的时候坚持定投,持续持有,高估的时候逐步退出,落袋为安。
以上证A股市盈率为例,可以看出目前上证A股的市盈率处于历史低位。
从这个角度看,长线来说,A股目前的估值并不算贵,处于中等偏下水准。
也就是说,目前不仅不适合赎回或者全部止盈,反而是建仓加仓的好时机,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
02
止盈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道理都懂,接下来就是实操了。
今天贝贝就来分享:
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我的不同止盈策略。
指数基金:急用钱才止盈
指数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净值上涨,一是现金分红。
买指数,就是买国运,未来的中国,国力肯定是持续壮大,经济持续向好的。
反应到指数上,就是长期持续上涨。
对于指数基金,操作方法就是:长期持有,靠分红来获取现金流。
行业基金:熟悉行业趋势,低买高卖
比如,文章开头展示的医疗行业基金。
回看医药行业,你会发现,医药股总是暴涨后慢慢消化。
对应到基金上,就是一路狂拉翻倍,再通过腰斩消化泡沫和高估值。
那它的止盈策略就应该是,在行业大幅调整后分批建仓买入,静待净值上涨。
等到行业出现政策上的短期利空,比如集采。
一旦基金开始回调,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偏好设置一个止盈点10%,当回撤超过10%,就止盈落袋为安。
当然,不同行业,产业趋势不一样,景气度也不一样,这就涉及到你对行业的理解和把握了。
把握得好,就是半年净值翻倍,比如新能源。
把握不好,就是二个月实现腰斩,比如医疗。
混合基:灵活配置
如果你实在把握不好某个行业,混合基是个不错的选择。
混合型基金,是介于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的“暖男型”基金。
它既可以投资股票、又可以买债券,相当于同时配置了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可以买单一行业的不同股票,也可以买不同行业的不同股票,选择空间非常大。
所以对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要求非常高。
一旦踏上市场风格的风口,基金的涨幅通常是单边上涨。
▲45°上涨
那对于这种基金,最好是采用回撤止盈法。
在一段时间的大涨后,如果盈利开始下跌,过了最高点后下跌10%就立即止盈。
最大限度地保住收益。
以上的止盈都是针对波动比较大的基金来说的,比如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如果是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那就不要频繁的去止盈,除非需要用到资金。
对于稳健增长的基金,频繁止盈只会白白多花了手续费,止盈后重新买入还会拉高成本,摊平收益。
好啦~以上就是我对基金止盈的一点心得体会,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
有的伙伴会疑惑,贝贝老师你不是说基金投资是长期的事吗?怎么又让我们止盈呢?
投资最重要的是开心。
如果你只投不卖,即使中间收益被抹平,你也能做到心平气和,只要符合你的长期目标,你开心就好;
股神巴菲特,一只股票一拿就是十几年,中间也腰斩过,但他的策略是长期持有,短期的波动对他没有影响。
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后,收益达到你预期了,选择落袋为安,后续怎么涨你就不要去理会,只赚自己认知里的钱,开心了就好。
当然,如果你常常一卖就涨,又喜欢追高,又希望能获得更高的收益,那就多学习吧!